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否定方式。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特点及其表达习惯等,进行正反互译,即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可以从反面翻译;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可以从正面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达到强调或修辞的目的或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翻译中,正反译是常见的翻译技巧之一,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中可以从反面来表达;英语里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和句子,译文中可以从正面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反译法略谈     
这里的所谓反译法,是指英语中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汉语译文可以从反面来表达;英语中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或句子,汉语译文可以从正面来表达。即英语中有些否定句,汉语可译成肯定句;英语中有些肯定句,汉语可译成否定句。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讲汉语的中国人和讲英语国家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尽相同。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有时差异很大,以至于他们的想法和语言表达会恰恰相反。英语中认为是正面的词语或句子,汉语中却认为是反面的;反之,英语中认为是反面的,汉语贝民为是正…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都有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因此在翻译一个句子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正说正译或反说反译。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相似文献   

5.
所谓反译法(亦称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系指翻译时从反面着笔把原意表达出来。由于英美人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完全相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意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有时英语从正面表达的思想内容汉译时则可能需要、甚至必须从反面来表达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事理逻辑。英语同汉语一样在表达形式上有肯定与否定 之分。所谓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是指在英语里是否有no、not等否定词或带有de─,dis─,im─,in─,un─,─less等词缀的词,在汉语里是否用“不”、“非”、“无”、“没(有)”、“未”、“否”…  相似文献   

6.
数词活译     
英语中的有些数词在汉译时可以等值翻译。但是,也有不少数词在汉译中不能等值翻译,或完全不译出来。这种翻译处理方法是为了使汉译句子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曙英 《海外英语》2013,(3X):150-152
否定表达是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的语言现象。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体系等差异,两种语言的否定表达既有对等性,也有不对等性。英语中的一些否定句,翻译成汉语的肯定句比翻译成否定句更能体现英语句的表达本意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反之亦然。探讨英汉否定表达的差异及翻译技巧有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正反译法 所谓的正反译法是指原文中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而译文中从反面表达的一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判断正面表达和反面表达,主要是看在英语里是否用了no,not,never等否定词,或者de-, dis-, in-, im-, il- ,un-,-less等表不否定的词缀的词;在汉语里是否用了“不”,“无”,“勿”,“别”,“未”,“没(有)”,“否”,“非”,“免”等否定字眼。这里应该指出,英语连词中的unless,until, less than, still less,等都属于正面表达,因为…  相似文献   

9.
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人们往往可以从正面以肯定的形式加以表达,或从反面以否定的形式加以论述。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风土习俗和审美观点各异,因此,在表达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别,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肯定和否定概念时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并探讨了解决语际翻译过程中意义丧失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Youke 《高中生》2008,(24):27-27
英语中的有些数词在汉译时可以等值翻译。但是,也有不少数词在汉译时不能等值翻译,或者完全不译出来。这种翻译处理方法是为了使汉译句子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汉语要表达一层意思,一般要用包含动词的短句;而英语往往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能表达。翻译时,使用分译法就是用汉语的几个词或者几个短句来翻译英语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短句,使其更加符合汉语习惯。  相似文献   

12.
沈璐 《考试周刊》2010,(4):36-37
词类转换法是英汉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指将英语中的某种词性的词语翻译成汉语中的另一种词性的词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袁达方式不同,很多句子在翻译时不能采用逐词对译的手法,只有转换词类才会变得自然、通顺。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从而使译文既能表达原意又能通顺、地道.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初学英语的同学常常会说或写出一些不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汉语式英语”。现列举一些典型错句,并加以分析说明,帮助同学们弄明白错误的根由,了解英汉表达差异,以便在今后的交流中讲出正确、地道且得体的英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总结出可以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含有"由"字的句子等翻译策略。通过使用以上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按照语法、词的搭配等规律就能把英语句子译为汉语。但有的句子就不那么简单了。要把这类句子翻译得准确,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还得掌握一些翻译的方法。 英译汉的方法很多,诸如词义引伸、词类转换、增补词、减词、重复、反面着笔、分译等。被动结构、长句又有特殊的译法。这里结合《大学英语(文理科本科用)》中的一些典型句子和平时收集的资料对上述翻译方法作些介绍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1):93-94
<正>英语长句翻译是一个难题。英语长句错综复杂,而汉语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多结构简单,短小而精悍。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很多句子不适合直译,应该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解构,再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重组。本文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着手,以解构与重组为策略,探讨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1.英汉句法解构的差异从句子形式看,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中各个意群、成分常是通过关联词或其他语法手段表达其相互关系的。而汉语  相似文献   

17.
倪洪源 《考试周刊》2009,(51):39-40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对有些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和汉语一致或相近的英语句子,可以采用"词与词对译"的方法翻译;而有些句子则不可用此法翻译,否则译文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时就要运用词性转换策略来完成翻译。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可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副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译为动词、形容词译为动词等等。  相似文献   

18.
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一个事物,这是荚汉语中所共有语言现象。在英译汉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正说与反说,而应根据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留存原文中的人物口吻,再现原文艺术风格或符合汉语规范等需要,灵活采用正说与反说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席建国 《外国语文》2022,(1):116-122
"大/多前-小/少后""积极/正面前-消极/反面后"结构属无标记语序,表现出多方面优点,诸如语义自然、符合逻辑、具有韵律感、表达效果好且符合人们一般的社会语用心理等,而其对立语序往往表现出相反情况.英语的"大/多前-小/少后""积极/正面前-消极/反面后"语序翻译时,应采用对应语序译法,可以有效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不对...  相似文献   

20.
在表达复杂语法关系时,英汉两种句子在句法和语序排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鉴于英汉句法的差异,翻译英语长句时,应充分考虑英语长句的特点,译文既要缜密紧凑,又要从汉语实际出发,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