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艺术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构建网络艺术教学环境,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规范网络教学过程是现代艺术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艺术课堂充满魅力并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它改变了原来单调乏味、低效率、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下面笔者就以小学艺术四年级(下)第七单元中《激情澎湃斗牛士》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体会与感受。  相似文献   

3.
小学艺术教学近年来发展较快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美术、音乐长期分科教学 ,产生了宽泛的美术、音乐课程与课时量相对不足、强调选拔功能而忽视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强调学科性而忽视学生情感的矛盾等问题。鉴于此 ,本文提出打破学科界线 ,进行艺术教育综合化尝试的对策。要改变教学方式 ,贯彻艺术融合性原则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参与艺术活动 ,形成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改变教学内容 ,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情感 ,使艺术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拓展其学习空间,使他们得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而通过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这一崭新教学形式,能更好地解决当今教学中的问题,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的根本要求。那么,在现代的艺术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以学科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集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型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学科竞赛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竞赛的现状与问题,应从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竞赛宣传力度、拓展学科竞赛内容、组建优秀指导团队、健全竞赛激励机制等方面采集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6.
艺术实践工作坊是践行艺术课程新课标理念和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与跨学科教学具有价值关联性。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基于“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通过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等设计路向开展跨学科教学,以优化艺术学习形态和深化艺术教学方式变革,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魏娟 《教学与管理》2007,(11):153-154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不同学科之间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问、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把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作为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画音乐     
李斌 《广东教育》2006,(1):46-47
在高中美术课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学生往往会抱怨“:这也叫艺术?”他们对现代艺术作品感到陌生和茫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或意象艺术的艺术语言,我拓展了教学资源,把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实践和音乐欣赏相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异质同构”的原理,让学生发现音乐和美术之间  相似文献   

9.
张静 《考试周刊》2011,(41):224-224
艺术课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由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与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据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智能。同时它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的艺术学科,需要突破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界线,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文章立足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从加强美术与其他艺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德育教育、美术与综合实践课程综合的角度,探讨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教学策略,以期丰富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的性质和作用作了阐述,就二者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高雅艺术如何争取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动画是我国现代儿童喜爱的视觉艺术形式。动画不仅给儿童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快乐,同时也为学生的芙术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动画与儿童关术的学习、发展发生了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在芙术发展各阶段接受动画的特点、动画在儿童芙术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动画艺术与儿童芙术的教学渠道提供了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凡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美术作品,能激发人们热爱生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凡疏离以“人”为本的,极度丑化人,狂怪病态,危害人们审美的,是不美的美术,是丑术。不美的美术严重损害了人类知识健康、审美健康,误导了人们的认识。美术美术,不搞真善美,尽搞假恶丑,那还叫什么美术?真善美当立,恶之花当败。时代呼唤表达真理、讲究道德伦理、弘扬时代精神的关术。  相似文献   

15.
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艺术具有认识、审美、教育、实用、娱乐等多种功能。对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能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7.
Art     
《中学生英语》2008,(7):60-60
What is Art?
Art is a way of interpreting the world around us and our place within it. We can see art not only in paintings, but in sculpture (雕塑), buildings and even advertising Traditionally (传统上,照惯例), artists were judged more for their technical skill, but art now has an aesthetic (美学的,审美的)value and / or emotional impact (冲动). Art doesn't have to be beautiful, but we need to relate to the colors and images or feel something when we look at i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环境设计韵律与学艺术、静态艺术的韵律关系分析,讨论在环境设计中运用学艺术和静态艺术的韵律来传达和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韵律。  相似文献   

19.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which the face-name mnemonic was applied to the task of associating 14 artists' names with two styles of their artwork, portraits and thematic paintings. Following study of the 28 items, mnemonic students outperformed “own best method” control students on both immediate and delayed matching tests. Further, mnemonic students maintained that advantage on a two-day delayed “transfer” test that requir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paintings by the same artists. In addition to replicating prior positive mnemonic artwork-learning findings, we found that thematic paintings are generally easier to associate with names than are portraits — likely because they are more distinctive, and because they provide a more “target-rich environment” for making mnemonic associations.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remembering artwork and other picture-word content mnemonically in educational and real-world contex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一般是把创造社定位为"艺术派",其实这似有欠妥之处,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无不体现着为人生派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