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所谓尊重历史用最明白的话表述,就是历史原来是什么,那它就是什么。无论是编纂历史,还是研究历史,都概莫能外;而诠释历史则是用现代观念与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历史。那么尊重历史与诠释历史是相容的,还是相斥的?在讨论其关系之前,必须对历史观念的定位与迁移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意识与爱国主义刘志琴一、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史意识最原始的形成,就是追本朔源,祭祖祈福,这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也是种族生聚、延续的原动力之一。中国人从祭祖仪式中创造礼器,表现群体的认同和交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原初形态。进入文明社会后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1982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计叨座。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对于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之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聚集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财富。城市对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城市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  相似文献   

4.
谣言与历史     
谣言与历史检验事物是否具有历史性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它是否在谣言中存在。即使是自然物,当它成为语言的对象时就进了历史的世界。人也一样,越是历史性的人物就越会有更多的谣传围绕着他。不过谣言只是事物进入历史的入口处。大多数事物仅在这个入口处一站就消失了。经...  相似文献   

5.
历史记忆     
丁东 《东方文化》2003,(4):87-9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永远是人类思考的中心问题。而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便是对历史的记忆。因此,当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弥漫的时候,讨论历史记忆本身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吸收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方北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从分类上说属于文学性的古典名著,但是其内容则是在演绎历史。因此,在把这部名著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应当注意吸收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有关的古代典籍文献,以及现今历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7.
陈星灿 《寻根》2005,(4):59-61
不少历史书说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甚至早在唐代,刷牙已较普遍,理由是敦煌石窟中唐第159窟《弥勒经变》中有《揩齿图》(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个说法虽然有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8.
向野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45-159+191
自20世纪疑古运动兴起以来,围绕古蜀历史的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古史辨派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回应,其中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尽合理之处。本文就学者对“古史辨”的回应进行了梳理,取其有代表性的论述,从方法上加以探讨。最终,经由对学术史的回顾,提出古蜀历史的重建,离不开对材料的主观诠释;学者应继承“古史辨”的成果,充分利用新材料,从而继续推进古蜀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代预知信仰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之叙事模式有突出影响。由于预知信仰的流行,汉代历史散文的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常以带有民俗信仰意味的预兆(包括预言)来暗示、照应事件的发展趋向和结局,从而形成了若干叙事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是贵人有吉验模式、败亡有凶兆模式、梦兆应验模式、以善恶报应理念为依据之预言应验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彝族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拥有659万人口,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在西南地区,族呈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分布。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州、云南楚雄州和红河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三种方言都有“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族人的观念中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诸多意义。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羌人的后裔。在六、七千年前,住在我同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古羌人以氏族为单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西安商贸的辉煌历史赤恩西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尤其在周秦汉唐时期,作为国都的西安,商贸繁荣,经济发达,出现了辉煌的历史画面。了解西安古代商贸繁荣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殷鉴,反观当代西安的商贸现状,认清西安的市情和商情,以及西安与周边地区、与全...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评论主要是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甚或对立的评价。就拿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的巴黎公社起义来说吧,资产阶级成员、历史家、学者将之视为一场灾难性的暴乱,而马克思却将之称为:“在过去发生的一切运动当中,最近的和最伟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自八十年代以来,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兴盛。区域历史文化又被称之为“地方历史文化”、“地区历史文化”。但以地方、地区称之则有其局限性。历史文化大多溯源于先秦时代,当时的地域概念与后世尤其近现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有所差异的。区域历史文化的全面研究,是伴随...  相似文献   

14.
论汉民族的历史过程李振宏在世界民族史的比较中,汉民族,以其人口众多,历史久远,典籍承续不断,文明业绩宏伟壮观,而堪称世界之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及业绩,是世界上一切华裔侨胞的骄傲。每一个炎黄子孙,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与辉煌,而且需要知道我们...  相似文献   

15.
陆琳 《华夏文化》2001,(3):32-34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中国古代山水诗文同中国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有它的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蜀既有地理含义又有种族含义。蜀的中心位置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包括在古代被认为是长江正源的长江主要支流岷江河谷,并曾据有汉水上游河谷。作为种族术语,蜀指居住在四川西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殊的民族。古蜀可以从各种材料加以了解:神话,语源,铭刻,一些散佚的历史证据——蜀的第一个都城三星堆考古的惊人发现。中国神话中的古蜀封建帝国时期以前的中国历史,是夏。商、周三代,其历史发生在横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北方中原,大多数中国的神话故事也都发生在这个地区,文明在这里兴起并向周边传播,同周边文化相互感应。中国的编年…  相似文献   

17.
李乔 《寻根》2007,(1):38-40
庙宇,恐怕是历史变迁中最容易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了。因为庙里的人与世无争,庙里的神能“消灾降福”,所以,庙宇一般不会被轻易毁坏,庙宇的寿命便很长久。对于今人,这些久存下来的庙宇,便成了可以提供大量历史信息的源泉。“从庙宇的分布看历史”,是我在看了陈正祥和谭其骧两位历史地理学家关于庙宇的一些记述后,领会到的一种学史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参观的时候,眼前那些存在于过去时空中的的展览品让我们确信: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今天的文明成果是一代代积累的结果,我们一直在进步。这种想法使我们有一种安全感,确信我们有一个可靠的过去,因此我们安然地展望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太上皇□刘乃亮太上皇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它与那种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  相似文献   

20.
张盼 《华夏文化》2009,(1):39-41
众所周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所谓国情不仅指它的现状,也包括它的历史和文化。现今社会,在了解历史方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淡漠历史;二是胡编历史。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淡漠历史,遗忘、曲解历史的现象却在专心经济的背景下逐渐蔓延。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