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成拳身法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1-13
身法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拳法、掌法、腿法、脚法等相比,身法之重要性应列于首位。身法二字应如何解释?按一般说法,身者,乃人之整个躯体或指头颈以下部分。但从武术角度讲,却有所不同,身法之“身”应指除去四肢以外的部分,即躯干加上头颈。法者,指的是运动的规律及法则。大成拳对身法的训练与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头部位置及其运动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武术运动中尤为显著。我们知道,武术运动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身法为“四法”之核心,是肢体运动的主宰,而身法的变换一般又都是从头部的位移开始的。手、眼、身、步的协调,动作姿势的规格,也都与头部的位置正确与否分不开。下面通过对武术动作的静止“定势”和运动两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头部位置及其变化对武术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及运动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套路运动形式中的“身法”有了较高的要求。“身法”的好坏,影响着套路演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坛有句拳谚曰“上场如猛虎”,这说明“精、气、神”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当前参加武术锻炼的青少年日增,但往往忽视“精气神”的练习。武术运动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其中的精神和气质是重要组成部份:如“弓  相似文献   

5.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6.
要学练好武术,必须在姿势、方法、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这十个方面下功夫。这十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它是衡量练武者技术水平高低、功夫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练武术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使之达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正地练出武术应有的味道。(一)姿势一般来说姿势是指在武术运动时的手、跟、身法、步的变化和静止时的造型。打拳时的一招一式都应该姿势正确,这是练好武术的先决条件。俗话说:“把式把式,全凭架式”,这里的架式主要是指动作的姿势。在武术比赛中,满分为10  相似文献   

7.
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法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本文从气法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阐述了在武术运动中 ,只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气法 ,才能使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 ,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拳身法训练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身法是指形体运动中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过渡变化的方法,也可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术语说:“以腰为轴,四肢为轮,轴转轮动”,“起跟在脚,发于手指”。充分说明腰是上下身的总枢纽,所以说,八法虽各有其法,然均要身法来反映,而身法要完满恰当,还要与手、眼、步、精神、气力等紧密配合,因此正确地理解身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10.
武术八法谈     
武术界流传着许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拳谚。它是练武、用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说理性。对从事武术活动的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武术八法,是指武术运动的八种主要技术方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相似文献   

11.
<正>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运动的八大要素。它们在武术运动中各自占有不同的重要位置。富有对立而又统一的哲学内涵,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眼法在拳械套路中的运用国内学者已有论述。这就是传统武术理论中常说的“眼随手到,手眼相随,手到哪里,眼到哪里”。上述观点在提法和理解上均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就眼神与中枢神经反射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本文试图通过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来说明眼神与眼法的概念,以及眼神眼法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就道出了“灵”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武术都讲究“灵”,讲究周身的灵动敏捷,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协调反应。太极拳所谓的“灵”,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也不是步活、  相似文献   

13.
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赛演出时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太极拳运动中有外三合、内三合的要求。肩、肘、腕与髋、膝、踝上下相合,谓之外三合。外三合体现在肢体上下相随,动作轻灵沉着,姿势正确,造型优美等方面。意、气、力相合,谓之内三合。内三合表现在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虚实分清,连贯园活,绵绵不断等方面。外三合内三合统称为“六合”。六合是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14.
在武术的传统训练理论中,强调内外兼修。长拳讲究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八卦掌讲究“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等,都体现了外练与内练相结合的思想。外练是练形,即由外在肢体和完成动作所共同组成的“形”,这是外在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内练,内练就是要练气。武术中的练气体现了对内脏器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王金榜(杭州大学310028)1前言拳术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自古被誉为“武艺之源”。因为通过拳术套路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功底,展现武术动作形神兼备的独特风采。可见,在武术教学中,教好拳术具有十...  相似文献   

16.
吴式太极拳特点之一是“斜中寓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由身法(躯干部分:从头顶到臀部)、步法(下肢大、小腿和脚)相连接,合成为一个弓步动作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体育师友》2004,(4):12-13
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有三个困难:武术的动作繁杂,每种拳术器械的套路运动形式最少有十几种,动作组合数十个;武术的运动轨迹多变,身体的起伏、转体、跳跃,路线复杂;单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等紧密结合诸多因素。由此,武术教学中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动作示范便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谢永广 《精武》2010,(3):61-63
一、意拳身法概述 所谓身法是指身型变化的方法,即人体在攻防时以躯干为主宰,将全身骨骼和肌肉活动紧密结合所进行的躲闪、进攻、拧转、屈伸等各种复杂的动作体现。  相似文献   

19.
罗跃滨 《精武》2004,(5):38-38
身法是指形体运动中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过渡变化的方法,也可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腰是全身四肢的总枢纽,八法虽各有其法,但均以身法来反映。而身法要灵活,还必须要与手、眼、步、精神、气力等因素紧密配合才能完成。本文将从长拳的习练经验出发,进一步探讨长拳身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运动“高难度”之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难度”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美学范畴,它是武术套路运动质与量的统一。“高、难、新、美”是竞技武术特有的美学概念,是武术套路审美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