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晖”,多注为“光亮,晴明”;“阴”,注为“昏暗”。译文为“早晨晴明,傍晚昏暗,景色无穷”。这样注译,不免有前后矛盾之嫌。早晨晴明,旭日初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已相当准确、周密,但细加考究,仍有可商榷之处。现对三则注释略陈浅见。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高六册《荆轲刺秦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版) 其中“中庶子”教材编者注为:“管理国  相似文献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课本注: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当注:医生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学、教研时发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文言文注释存在一些问题,现列于此,求教于同人,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举手=举首“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举手”一问,教材未作注,教参亦似有意回避,译为“举手看着公子”。这未免使人心生疑窦:晋鄙“看着公子”时干吗要“举手”呢?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注释总的精神和原则是正确的,诠注一般准确简明,宜于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还发现尚有若干应该指出、需要订正的问题。准确,这是注释的第一要义。从这方面看,课本的注释还不是无懈可击的。如:“离桓之罪”(《叔向贺贫》)注:“离,同‘(?)’,遭到”。这条注文中的“(?)”显然是“罹”之误。(?)(音luǒ)是“懡  相似文献   

7.
一、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柳毅传》) 课本对“负载珍重”的注释是:“一路上好好保重。负载,指旅途之劳。”这个注释不够正确贴切。我认为,负:动词,承担的意思;载:名词,事情的意思(见《辞海》对“载”字注释的第七条)。负载:承担(送信的)事情,并非指“旅途之劳”。“负载珍重”,应该解释为:(承蒙你)承担(送信的)事情,(请一路上)好好保重。这样解释,才能与上下文贯通。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相似文献   

8.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第二册《石钟山记》)  相似文献   

9.
清阮元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 (《经传释词·序》)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切实感到实词容易讲落实,而虚词难于讲准确。编注语文课本的同志大概也有这样的体会。下引几例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注释,似觉还可商酌。 (一)之 1.高二P348(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2.作助词用,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如:若能以吴越之众  相似文献   

10.
现行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释,皆出名家之手,对语文教学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块霞光四射的美玉,却似乎出现斑点。现就管窥所及,拟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注释商榷●山西大同王君目前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中的文言文部分,编者为课文所加的注释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我们从第三册和第四册中挑选出一部分条目,谈谈自己的意见,以供修订时参考。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日赢之为...  相似文献   

12.
刘福根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89-94,86
中学文言教材注释补正刘福根中学《语文》教材经多次修订,日益完美,但偶误之处依然存在,尤其是对文言课文注解中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有众多学者提出商榷。本文就其中尚未被论及或虽被论及但未作定论的数则,发表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方家。[乃人吴寻二陆](初中二册《...  相似文献   

13.
柯昌苹 《考试周刊》2009,(33):47-4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托。当然承担着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任务。在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择上,教材编写者们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以时间为序,精选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材料。在注释上,编写者们旁征博引,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注释工作尽管比较精审,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主要为一、释义讹误,二、语焉不详,三、当注未注,因此,有必要予以纠正之.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课本在文言文的注释上,偶有不妥,特提出六方面商榷。一、当注不注。有的词,似乎很浅显,好象用现代汉语的意义解释就行,因此课本未作注释;结果,学生以今绳古,往往与原义不符。如《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中“好”字课本未注,学生便理解为“坏”的反义。其实,这里的“好”,是“羽毛艳丽”的意思,《说文》诠“好,也”“(?),色好也。”可见古代的“好”是指颜色漂亮,引申为容貌美。《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鬼侯,商代一诸侯名;子,这里指女儿),《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两句中的“好”都是说长得很漂亮。所以,“好鸟”是说羽毛美丽的鸟,不是指它的声音好听。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注释工作尽管比较精审,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主要为:一、释义讹误,二、语焉不详,三、当注未注,因此,有必要予以纠正之。  相似文献   

17.
初中第二册 一、《卖炭翁》[苍苍] 形容鬓发,是“斑白”、即“花白”的意思。课本注作“灰白色”,不妥。[何所营] 何,疑问代词,“什么”。营,动词,“经营”;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具名词性,指经营的事。“何所营”即“所  相似文献   

18.
洪氏教材在文言注释上偶有不妥,特提出来商榷: 一、第三册《愚公移山》中的文言句“寒暑易节”,“易”释为“变换”。一次测试中,列举了一组“易”字句,如“以物易物”,“移风易俗”……问其中的哪一句与“寒暑易节”中的“易”字意思相同,然而大多数学生均写“以物易物”中的“易”跟“寒暑易节”中的“易”相同,其理由是“以物易物”中的“易”是“交换”的意思。事实上,并不相同。如果把“寒暑易节”中的“易”释为“变换,改换”,那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有差错了,应与“移风易俗”中的“易”相同。这显然是文言注释不清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这里辑说的是初中各双册文言课文的若干值得商榷的注释。一、“奋袖出臂”(《口技》):“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奋”既是展开之意,“奋袖”就只能是“展开袖子”。这岂不是与“捋起袖子”相矛盾了吗?也难想象观众先前为什么要把袖子卷缩捋起。按,“奋”还有由“展开”而引申的“举起”、“挥动”义。“袖”在这里又是用修辞的指代方法,以袖代臂。“奋袖”就是“举起(或伸出)手臂”与“出臂”是古文中常见的同义复说的写法,形容  相似文献   

20.
一、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泛指郑国人;欲买履者,特指要买鞋子的人。全句是:“郑国人中有一个要买鞋子的人。”文言文里这种句式很多,如:“楚人有涉江者”,“楚人有矛与盾者”,“宋人有耕者”,“客有为齐王画者”等,都是这样理解。[置之其坐] 其坐,补语,前面省略介词“于”。[反归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