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后索引是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书后索引对学术著作的意义及其功能的论述,引起学术界和出版界对书后索引的重视,并提出拓宽这一研究思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3,1(4):44-44
前不久,台湾有几个媒体曾发表过几篇“要不要编制书后索引”的讨论文章。其中,陈颖青先生提出一种新思路:将索引脱离原书放在网上让读者需要时自行下载。并且,他还就此进行了实践:将他主编的《蒙娜丽莎五百年》一书的注释、索引等放到网上。我们学会葛永庆先生认为此法不可取,不能用此法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专著索引)(见葛永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图书索引编制》一文,载《中国索引》2003年第3期)。用索引上网的方式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我也觉得不妥。专著索引还是应该随书刊印,以方便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书后索引是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书后索引对学术著作的意义及其功能的论述,引起学术界和出版界对书后索引的重视,并提出拓宽这一研究思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书后索引泛指书后附件。是以书中某些词语为线索,指出与这些词语的描述对象有关的内容位于本书的什么位置(页码)。一般宏篇巨著,特别是学术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往往在正文后附有索引,供读者检索。 书后索引在西方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西方读者习惯于使用书索引来检索自己所需的内容。有的国家对书后索引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一部学术著作不附索引,就不允许出版。  相似文献   

5.
田兵 《中国索引》2010,8(1):13-20
书后主题索引是学术专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西方有着深远的人本传统和基础,现已成为现代学术专著的一个界定特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人文社科学术专著中书后索引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成为制约学术成果交流、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乃至新兴学科产生、成长之瓶颈。本文试图从历史视角探究现代学术著作书后索引在西方产生、发展的人文历史根据,并从书后索引之学术功用、社会功用,来探讨规范我国人文学术专著书后索引之必要,以求构建优化、和谐之人文学术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摘杜定友的《学校教育指导法》不是中国现代最早附有书后索引的中文书籍。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出版书后索引最早的一家著名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图书索引软件的功能要求与编制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4,2(3):41-41
图书索引(专著索引、书后索引)是直接检索书内事实情报的索引。编制图书索引的专用软件需要具备这样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8.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2):62-65
周作人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诗人和学者。其著述宏富,内容广博,至今影响甚大。本文从索引学的角度,探讨他的学术著作书后索引法与时代之关系、书后索引编纂体系、方法和特点,以凸现他在二十世纪中国图书索引编纂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齐静  查贵庭 《中国索引》2009,7(2):46-5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书后都编有索引,且有很多部还配有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等。为评价这些索引的质量,我们利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别从索引规模、标引深度、专指度、索引密度、索引准确性、索引一致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书后索引在准确性、专指度、一致性以及编排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陷。针对相关不足,作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古籍书后索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大量文献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古籍书后索引的功用、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8,6(1):47-48
偶见孙女(小学生)的藏书中有一册《自然百科》,发现书后有一内容索引,现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对书后索引现状的一次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柏康 《中国索引》2004,2(4):13-15
作者随机抽样调查一千余种中文图书,仅33种有书后索引。文章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记录若干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国出版的科技图书,包括理工科院校教材,书后大都缺少名词索引,读者检阅非常困难。国外科技图书,不但都附有名词索引和参考图表,有的还附有与本书有关的术语解释,读者不必再参阅其他书籍,就可弄懂本书内容,极便读者阅读检索。国内科技图书所以不附索引,恐怕主要是为了省事。建议出版部门多为读者着想在书后印上索引,即使著者编者多花费些时间也是值得的。至于索  相似文献   

14.
洪业所著《引得说》一书,是他创办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及《汉学引得丛刊》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其索引学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三篇,分别研究了索引理论、索引排检方法和索引编制方法,并附有精良的书后主题索引。)该书既重视理论研究,又重视实践操作,有方法,有实例,内容翔实,理论精深,既是一本专门论著,也可以视为一本索引工作手册或指南,堪称我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本文试对该书进行粗浅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对中西文图书书后索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西文图书书后索引的比较与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朱小明徐静安大凡翻阅过一些中西文图书的读者,都不难有这样的发现:书后附索引在西文图书(小说类除外)中比较普通,而在中文图书中却鲜能看到。这个问题应引起我国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一、现状比较...  相似文献   

16.
书后主题索引的自动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索引软件一般只能进行字面标引而不能实现概念标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概念标引的书后主题索引自动编制方案,即将图书章节细化后利用基于单篇文献的自动标引系统进行图书主题标引。通过三种标引系统对实验语料的标引结果统计来选择标引系统;其次通过对篇章结构分析,提出基于标题符号的标引源自动识别方案,同时给各标引源设定权重,提出主题词标引流程;最后还探讨了标引单元确定以及索引地址设计。实验表明,基于N—gram方法的书后主题索引的自动编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告别手工索引时代——一名中国索引学会会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即将与20世纪告别,新世纪的索引工作也应该与手工索引时代一起告别了。所谓与手工索引时代告别,是指与手工编制索引的模式告别,而不是指与书本式索引告别。单独出版的书本式索引出版数量将会越来越少。但是,书后索引和期刊年度索引等这类索引,只要印刷型书刊还继续出版,其数量可能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述索引与图书内容索引的含义及其关系,以及我国书后索引编制工作徘徊不前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图书内容索引在知识交流、科学研究、提高功效等方面的独特功用,在我国推行图书内容索引的时机已经成熟之际,为加快这一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索引学会、上海图书馆将于今冬明春在沪举办全国索引成果展览和评选优秀索引成果的活动。凡单位和个人(包括台、港、澳门地区)均可将索引成果送展和参评,报名截止日期,1993年11月30日。展品征集范围:公开出版的以及内部铅印质量较高的各类索引(包括书本式索引、索引刊物、书后索引等)文献数据库、机编索引软件、索引学专  相似文献   

20.
书籍的索引及其他左鹏军(摘自《书与人》1995年第2期)我想要一份索引。不同的学术书有不同的用处,可以用不同的读法,但我以为不管怎么用、怎样读,书后的索引大概总是必要的。一本书的正文之后,有一份人名地名索引,或者是主题词索引(或曰内容索引),对读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