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注重礼仪,.交谈语很讲究对别人的尊称和对自己的谦称。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就曾提及说:“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尊称是对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的人的表示尊敬的一种称呼,谦称是对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的人的表示谦逊的一种称呼,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的礼貌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2.
侯宏玉 《现代语文》2007,(10):32-3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汉语尊称比英语多,而且汉语中的谦称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这种称谓系统的不同是由中英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本文就汉语和英语尊称与谦称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表示谦称和尊称的词语,这些词语到现在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却已经从汉语中消失。本文主要对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做了总结,并研究了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幽明录》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称谓语,其中指称对象和用法既丰富又复杂,文章使用定量、定性的统计法,探究了其中的社会称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音节上、词性上、词义上分析了《幽明录》中尊称、谦称的表达特点,发现《幽明录》在尊称、谦称使用方面比较显著,既有沿用上古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新词,在指称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新突破,旧有的称谓词也增加了新义。除此之外,表达尊称、谦称的称谓语在构成形式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表示谦称和尊称的词语,这些词语到现在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却已经从汉语中消失。本文主要对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做了总结,并研究了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英汉称谓用语涉及诸多方面,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其中, 面子理论已融入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称谓用语中, 该理论在英汉称谓用语中的实现问题值得探讨。根据Scollon 的划分, 可以分别从权力、距离、强加程度这三个构成面子理论(或礼貌体系) 的要素来分析英汉称谓用语在实现面子理论中的相似之处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在具有礼教宗法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称谓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能真实反映魏晋面貌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为对象,从尊称、谦称、昵称和蔑称入手,考察了《世说新语》的情感态度称谓系统,并进一步探索了儒学和玄学对当时的人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礼貌用语在实际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 一、机械地混用谦称与尊称的礼貌语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老李:有一个多月没到您舍下串门了,您的家父家母可好? 老张:我一直在府上恭候老兄,令尊令堂也常念叨您,二老的身体也硬朗。 老李:您爱人还好吗? 老张:我令爱除了上班就忙家务。内子今年也上学了吗? 老李:我在报上看到您舍弟当上了劳模,恭  相似文献   

10.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阅读我国古代典籍,常常要接触到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帝王的称谓很多,叫法各异,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涵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有的是帝王自身所谓的“谦辞”;有的称谓可以普遍使用;有的称谓却只能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用,有的称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形态、用法等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日语里人称代词有谦称和尊称、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等语用上的差别,日常生活口语和正式场合用语有很大区别,其复杂程度要比汉语高得多。作者对关于日语教学中人称代词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nín)"含有敬意,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在古代汉语中,礼貌的称呼规定很严格,称呼用语要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第一人称常用谦称,第二、第三人称用敬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探讨中美称谓用语的差别。内容主要包括中美对家属和亲戚的称谓差别,对老年人的称谓差别,中美称谓用语的严肃和幽默之别,称谓用语体现的直接和含蓄的差别,以及称谓中平等观念和长幼观念。通过称谓用语的比较展现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的生活习惯及礼貌用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从礼貌的定义及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汉英礼貌用语在称呼、谦虚与客气、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1):20-21
礼貌理论是语用语篇中的重要理论。从语言学角度理论看,礼貌理论是语用语篇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在实际生活中,礼貌理论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语用语篇中的礼貌理论,并用实际语句加以举例。  相似文献   

17.
频繁使用礼貌用语是商务英语信函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本文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Verschueren的语境动态顺应理论的角度,通过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用语实例分析,指出语言的运用要始终顺应语境和动态变化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8.
社交礼貌用语与民族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礼貌用语与民族文化心态林一心汉语的社交礼貌用语,犹如一个万花筒,特别是人际称谓词,多姿多彩地展现着你、我、他。这些礼貌用语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道德情操、文化心态、立世精神以及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丰富的敬称语,体现出中国社会重...  相似文献   

19.
本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讲解,从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景以及交际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在礼貌用语上出现的语用错误,以实现礼貌用语,合适性。  相似文献   

20.
称谓语的发展是背景文化发展的一个视角和展台,不同社会的称谓制度(kinship system)体现不同文化的发展轨迹、文化意蕴、社会制度及价值取向。称谓制度在不同的文化下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自觉体系,从自觉到自发,逐渐约定俗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平衡、协调和润滑社会各个阶级、群体的关系和心理。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尊称、谦称、通称的国俗差异为线索来探讨他们各自的文化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