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在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上,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近三成同学认为教师是可恨的,是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师生关系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  相似文献   

3.
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事实上许多学校的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思考:在今天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怎样才能融治师生关系。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融洽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然而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师生关系的状况令人担忧。在某校初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上,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近三成同学认为教师是可恨的,是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位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辛辛苦苦为学生付出三年的工夫之后,最后真正能够记住老师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记恨老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曾经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  相似文献   

7.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朋辈互助式辅导能深入同学内心,易于被同学接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辅导老师人员不足、对学生深入了解不够、对问题学生发现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干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1﹒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一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所提出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三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  相似文献   

9.
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发言,必须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在语文课堂中主动地发言。一、以低姿态赢得和谐说起来夸张,但是在学生眼中的老师往往真的就如同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一般,和老师打交道的时候,学生们怎么都存在着一道心理阴影。有了这个隔阂,想要营造  相似文献   

10.
杜博 《教师》2012,(20):95-95
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有些同学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可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老师并不知道。这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河北教育》2011,(1):F0002-F0002
“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朱老师吧,她可神了!”同学间私下里传说的朱老师,正是冀州中学赫赫有名的心理老师朱翠真。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这与冀州中学长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心理困难的具体表现1.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新的环境,需要建立新型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一方面他们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大家彼此间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起来也相对困难。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技巧,使得他们或者不敢主动去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紧张,或者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因此在交往中不是很自然、很协调。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2.学习压力问题除了专业兴趣问题以…  相似文献   

13.
“游击学生”是指无固定学校,随父母在外,在异地插班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环境不稳定,每换一所新的学校,就形成一次心理波动,适应环境时间长短不一。如何缩短“游击学生”在新环境中的“磨合期”,让这个弱势群体从“角落”中走出,绽放异彩,这对接收学校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存在的问题对新插班学生,一切新鲜而又陌生:老师、同学的面孔,校园的环境,同学间的交流方式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感觉犹如到了一座孤岛,易产生恐惧心理。此种状况极可能造成他们自我封闭、拒绝交流的心理。学生对新同学的到来,因好奇心而窃窃私语、指…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组织学生交流,树立心理榜样三个维度,谈一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帮助广大语文老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1):91-92
农村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使自己在数学中存在问题也不会去问老师或者同学。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成绩,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主要研究了农村高中数学学习中"不会不问"现象,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 ,我对笑有一种感悟 ,认为“笑”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能力。做为一名班主任 ,如果常用自己的“微笑”去面对全体学生或处理班上的偶发事件 ,往往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使一些事情变紧张为轻松 ,使师生关系变疏远为亲近 ,使班级同学之间变反目为和好。犯错误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善意引导下痛改前非 ,在老师微笑的期待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一次班中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女同学的眼镜片被一位同学打碎了。经过一番调查后 ,我心中知道了是哪位同学所为 ,但这个同学并未主动认错。按惯例 ,老师就要得理不让人 ,找到这个学生吓唬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职业中学相对普通高中入学门槛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未能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而转录到职业中学的,职中与普通高中相比,生源要差许多。学习差的同学,有时往往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老师教学过程中忽视学习差的同学,这些同学长期被边缘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问题学生。如今,这些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学生都是他们家庭的希望,如果不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职业学校从教十几年,接触了大量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站在学生和老师共同的角度看中职学生的学习问题。我觉得,只有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快乐学习,学生才会爱学乐学,老师才会爱教乐教。那么,怎样让学生爱学、乐学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前苏联著名教育评论家索洛维依契克认为,师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他认为  相似文献   

19.
所谓心理沟通, 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一、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平等”原则在农村小学中,学生年龄较小,单纯且无知,也不像城里小孩从小就见多识广,在他们眼中老师是权威型的人物,一般对老师是敬重兼畏惧心理;有的老师自视高学生一等,端起先生的架子,板着面孔搞教学,漠视学生尊严,忽略情感交流,视学生为存储知识的容器;还有的老师体罚学生,农村小孩在家挨打似乎是家常便饭,学生和家长对此都不以为然,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说:“我家小孩要不听话,就麻烦老师你多打几下。”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师生关系是很难融洽的。因此,要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