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化交际必然要了解不同语言的民族化,本通过对色彩词在汉语和英语中运用的比较,阐述了汉语和英语化彼此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择回归本和走进经典,是研究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种策略。一部中国通俗小说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心史”,是一部人民大众审美化的灵魂史。因此要寻找作为化现场的中国通俗小说史,首行 到作家的心灵本中去勘察,倾听民间的心灵回声。  相似文献   

3.
本依据《宋史》、胡瑗、《蔡襄集》等历史资料,从胡瑗的学术思想、苏湖教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到胡瑗所开创的泰州学派的化基因对宋元明清的深远影响,着重论述泰州学派的宋代开山宜师胡瑗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将余光中在美期间散创作纳入漂泊离散理论的考察视野。认为余光中在生活经验层面上寻找自我归缩、在东西方化对立中进行化思索,在异国主流化中确立化归属这3个层面上完成化认同,体现有着“中华化本位”的离散作家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学翻译中对化因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清朝吴敬梓所《儒林外史》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比较,指出译在化因素的把握处理方面有几个值得再加斟酌之处,并予以分析说明,以期在学翻译中化因素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及更为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郭沫若前期艺思想在功利和唯美之间徘徊的原因,众说纷坛。本从道家化和西方美学对郭沫若学创作观的影响,从内因——气质性格和外因——时代、化冲突等方面揭示了造成其内心痛苦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从揭示语言与化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证了语言的化内涵,认为语言是化的载体,并推动着化的传播,研究语言,必须考虑语言的化和社会特征。同时,化也反作用于语言、推动,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发展,章阐明了语言学的人价值,指出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弊端及促进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现象,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试图通过对余秋雨化散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成功地打动了读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建立了他“散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俄国诗人叶赛宁的悲剧人生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本试图从乡土与城市的冲突中,揭示叶赛宁悲剧的化内涵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土家族青年刘小平个人诗集《鄂西倒影》(作家出版社,1999.6.)的本研究,揭示90年代中国诗歌的个人化,地域化趋势以及这种反一味“内转”诗歌诗歌逐渐芜杂、失重的窘困下的矫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坛的历史和学的现实显示:世纪之交的中国学要在吐故纳新中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本在对《羊的门》的主题意向的剖析中,认为这种批判应体现在对世俗政治批判,人性批判和化批判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西方学理论和化语境中,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本”这一词成了一个非常玄奥的概念,本,作为学之具体表现的实体,成为批评家和学理论家批评活动和心智活动的场所,对它的理解和阐释方法,构成了西方学理论嬗变和转型的晴雨表,本以历史线性的方式,参照当代学批评理论,围绕“所指”,“能指”,“化本”等概念,演绎了学客体在批评主体那里的增生和变化,即学由作品到本到学化的转变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以与西方诗歌对照的角度,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爱情诗的现世性、人间性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独特表现的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李安电影本的“跨化”传播性、平等对话性以及自身化体验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电影影像构成表意深层的“狂欢”属性,然而,对传统化精神的深层体察和熟稔,又使李安能够自觉放弃狂欢表达的形式,使其电影本的影像构成呈现留守与弃置的二律背反特质。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学史的重要学现象。本通过对他们的比较性论述,梳理,较深入地探析其对立的因由:从鲁迅与梁实秋两种人性观的对立,阐明他们思想的两极性对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学作品不同的审美风格。而他们的不同见解,又极大丰富中国现代学的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于1994年手订《槐聚诗存》。本对诗人1946-1949年的诗歌试作注释。诗人其间的诗,有抗占胜利的欢快之情,有在台湾讲学期间的吟唱,有写给学人、诗人周振甫、乔大壮与冒效鲁的诗什。本引用了振甫先生的赐函。  相似文献   

17.
在跨化交际中,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运行。本对英语委婉语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教育、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商业广告以及人体生理现象等方面所涉及的对策和范围做了一些探讨,并就某些英语委婉语与汉语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矛盾学奖得主阿来的《尘埃落定》掀开了藏化中极富传奇的历史篇章。本从人性的角度剖解主人公“傻子二少爷”,揭示出权与欲,爱与恨,生与死的追逐与背离。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汇层面上最直接、最敏感、,本从特有词语、称谓及词语结构顺序方面考察汉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指出男尊女卑的论理观念对治语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相似文献   

20.
对于海明威的硬汉神话与死亡情结,已从众多读与研究的共识,,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众说纷纭。本从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其男性主体意识的观照下,既塑造了父权化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也创造了现代明社会中一些逾越父权化的道德规范,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