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程序,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为例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并且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策略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对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包括以协作教学为目标的备课资源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践教学“三部曲”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菜单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毛文 《广西教育》2011,(36):11-13
从教育学视阈对“菜单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和省察,探讨思政课“菜单主题”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慕课”理论的引进与实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文章在剖析国内外“慕课”实践的效果、影响及其创新的基础上,探究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在分析各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完善“慕课”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基础、客观表现、创新源泉、创新的完善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统一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在平台选择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的融通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师生任务,强调将虚拟实践适当嵌入各教学环节,并充分实现虚拟实践和线下实践的灵活翻转。“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显著效果。推进思政课融合式教学,需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增强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基础”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对其教学实效性有重要影响。但是,“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存在课程特性不突出、运作机制不健全、考核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为了探索一条适合90后大学生、易于操作、教学效果明显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者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的试验,认为实践教学应结合教材重点内容,体现学校及专业特点,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践教学机制,并利用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研究者提出增进“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总结出“自学阅读——指导讨论——重点讲授——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五个环节(要素)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探索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分析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我们探索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依据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整体效应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和变革,创制…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紧密联系高职高专的办学实际,统筹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背景下的热点话题。以“资源本位”为研究视角,围绕“何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何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三个维度探讨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逻辑。基于我校开展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提炼出“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内外资源系统、协同线上线下资源,进而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原因是“课”“赛”“业”衔接不畅、“学”“与”“思”内力不足、“教”“评”“创”动力不够等因素限制,并探索出高职高专思政课“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多维实施路径:整合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日常教学和专业性比赛相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品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提高课堂质量,但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难度较大。本文以专业群基础课程为例,实践探索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兼职教师协同教学的“一课多师”教学模式。针对案例,通过论证“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先进性,提出“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策略。此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有序运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实践教学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要求,并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从夯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请专家进校园宣讲、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育人功能、去景点参观体验、加大对社会实践综合考核力度等层面,在高校思政课中构建“听、思、看、行、悟、写”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全方位挖掘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价值,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2,(1):89-9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滁州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和实施了“三个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进“三个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牢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构建规范的教学形式和组织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源保障和考评机制,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理想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何以为“大”、何以善用?作为“大思政课”可资利用的、天然的教学资源,地方性知识与“大思政课”何以耦合又如何耦合?一方面,从文化阐释学的角度理解地方性知识,它作为一种“活”的传统,能服务于“大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置于一种社会逻辑之中来看待“大思政课”建设,也需要地方性知识的深度参与。唯有站好“大”时代,善用“大”资源,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为“大思政课”所用,二者的耦合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回顾和反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现状的对策,即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主题,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课上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咏梅 《文教资料》2012,(19):161-162
可行性是探索任何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提,“大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前提下,针对思政课的实践难题而进行的探索。“大实践”教学模式就是灵活运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在现实条件下通过校内所有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有关的部门间的横向交叉和联合,通过教育主体的合作,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大实践”之“大”主要体现为平台大、主体大、途径大,可行性是它最重要的特点。“大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颠覆,迎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重新组合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道德发展的源泉。建立有效可行的《思想品德修养》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是决定该课程实践教学成效大小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本着“要精,要管用”这一原则,初步建立起一套以“孝心”为红线、以“信心”为突破口、以“爱心”为载体的“三心”工程《思想品德修养》课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的三方欢迎。据2005年1月份就采用该模式教学的班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率为98%。该模式的有关做法如下:一、“孝心”实践教学模式大学《思想品德修养》课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而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