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组织的知识转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兵  廖貅武  岳亮 《科研管理》2007,28(6):22-3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和方法。首先给出了"成功的知识转移"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接着提出了知识转移水平和知识转移效率的概念,并从不同的维度对知识转移水平和效率进行了划分,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知识转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知识转移水平和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刘记飞  葛秋萍 《现代情报》2012,32(3):173-176
本文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对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知识本身、知识转移主体和知识转移环境等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的基础之上,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馨  周丽霞  刘佳 《情报科学》2013,(1):142-147
知识社会大背景以及代际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代际知识传承成为实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问题。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来看,代际知识传承就是代际知识转移。本文从研究问题的缘起、既有知识转移研究局限性、国内外代际知识转移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等四个方面,对代际知识转移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虚拟社区为环境,以知识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进行分析。首先对信息网络中虚拟社区的知识转移模式和常规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模式进行比较,进而从转移途径、转移模式和转移过程来研究虚拟社区知识转移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转移理论为依据,结合虚拟企业的组织特点,通过归纳分析,在前人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提出影响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12个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虚拟企业各方进行知识转移的根本出发点仍然以利益驱动,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双方自身相关的因素如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的能力、成员企业的信任关系、知识转移机制对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程度较高,其次是被转移知识的特性因素对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最后是文化差距、组织差距和市场竞争环境对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6):11-15
以从事企业转型的225名知识员工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变革管理、知识转移战略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革管理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正的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战略在变革管理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中,变革管理中的组织激励、沟通交流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明显影响;冲突协调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知识转移机理与方式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洪升 《情报杂志》2007,26(1):94-97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对其增强竞争力变得十分重要。分析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形成机理,探讨了知识转移在馆员个体、团体、组织之间的活动方式,指出了传递媒介的正确选择也是影响图书馆知识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知识转移已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大学在推动并促成学术研究商业化中的作用千差万别,大学与产业之间互动明确的管理模式以及知识转移过程的识别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通过对现有关于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大学知识转移的模式和机构、知识转移机构中的知识转移治理、知识转移制度以及知识转移的绩效和激励等方面,对国外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明确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研究。首先提出知识转移三阶段模型,包括发送者知识编码度、接受者知识吸收度和交互情景3个知识转移粘滞直接影响因素和社会资本网络1个间接影响因素,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然后导入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一致性评价,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得到排名前4位的是转移意愿、接受意愿、转移能力和吸收能力,社会资本网络的中心性排名第5位、结构洞排名第9位。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激励机制、市场机制等措施提高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是降低知识转移粘滞的关键,设计和优化知识接受者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同时应注重通过多开展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等手段来提高双方的转移能力;此外,要充分利用知识转移双方、科技中介的社会资本网络来降低知识转移粘滞度。  相似文献   

10.
刘明霞  于飞 《科研管理》2015,36(2):160-166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母子间的知识流动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实证调查,得到三个结论:(1)母子间存在双向知识转移,且传统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程度不同;(2)双向知识转移的决定因素有较大差异,母子关系和受方吸收能力只影响传统转移,而知识相关性、子公司技术依赖和子公司知识活动能力只影响逆向转移;(3)本文根据相关信息推理出在华跨国公司双向转移的逻辑与已往文献不同,传统知识转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授过程而是体现母公司意图、子公司认同的教授过程,逆向转移也不是学者所说的子公司说服过程而是母公司主动发现、主宰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莉  齐中英  田也壮 《情报科学》2005,23(11):1606-1609,1634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各环节中的一部分,对实现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概括了知识转移的层次和渠道,研究了知识转移的过程,从而强调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吸收,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果。首先提出了知识转移效果的概念,并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果划分为获得知识的主体数和所获知识的丰富度两个维度,以此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效果立方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给出了知识转移效果的表达式,最后,提出了一些能提高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传导模式及其路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积海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6):807-811
本文剖析了现有研究的知识传导过程及模式,分析了知识传导的5种类型和9个层面的路径,总结了知识传导的规律,以提高知识的透明性、流动性和传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江积海 《情报科学》2005,23(8):1133-1137
知识传导成本是指知识传导过程中的壁垒和难度。本文从知识的特征、知识发送方、知识接收方、传导双方的差异、以及传导渠道5个层面来探讨知识传导成本;详细分析和提出了5个层面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相关的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收集的数据计量回归检验和研究发现相关因素对知识传导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咨询服务是咨询机构为咨询客户提供知识与智力支持的服务,其服务过程是知识转移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咨询服务的特点,以及咨询服务与知识转移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的实现问题,包括知识转移的驱动、转移过程和转移途径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柏洲  徐广玉  苏屹 《科研管理》2014,35(2):127-135
构建团队知识转移风险、知识网络、知识转移绩效及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对已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团队知识转移风险与知识转移绩效间显著负相关;知识网络是团队知识转移风险与知识转移绩效的中介变量;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正向调节团队知识转移风险、知识网络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将对降低团队知识转移风险,提升知识转移绩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个体知识转变成组织知识.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是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现有的知识转移理论,提出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影响的假设与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揭示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不仅时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还分别通过知识转移机会、动机、能力(吸收能力)的正向显著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效果,为组织试图通过促进个体间非正式转移以提升组织绩效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布及其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兴  曾智莲 《科学学研究》2008,26(2):344-349
 借鉴资源分布的原理,本文提出知识分布的概念,据此构建了知识分布概念模型,并具体分析了知识分布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包括知识分布载体自身、相互关系以及知识分布载体数目和层次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各个知识载体中的知识形态影响并决定了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方式;一个组织中知识分布的聚集度与知识转移的效率紧密相关;载体间相互关系极大地影响了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满意度;知识分布个体之间的密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传播者的主动性以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双方合作的效果;知识分布载体的数目与层次影响发生知识转移的范围,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款  刘国新 《软科学》2013,27(2):12-18
从科研任务、团队成员、团队环境及团队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模型描述了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随成员间交流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MATLAB对矩阵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实现团队内部高效知识转移的前提;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转移;将专家引进团队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