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能源技术创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护环境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把GDP作为控制因素,基于1996-200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能源技术专利与CO2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技术专利、CO2排放及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从全国来看,能源技术专利降低碳排放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在不同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除了西部地区外,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技术专利的增加均未显著地促进CO2排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运用经典的不平等性测度方法计算了1990-2011年间我国收入差距和CO2排放分布差异性,发现:22年间,我国地区间CO2排放分布比GDP分布更为不平等,但两种不平等性程度都在逐渐降低;通过拟基尼系数建立起CO2排放分布与GDP分布之间的联系,发现:以人均GDP排序的省际间人均CO2排放分布较其自身分布更为公平,且比GDP分布更平等,这意味着高排放与高收入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以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减排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以收入分组进行Theil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高收入组对GDP分布和人均CO2排放分布的贡献较大,而中高收入组对碳排放强度分布差异性的贡献最高,降低地区间碳排放分布的不平等性不仅需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更依赖于地区间节能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CO2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其它3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寻求主动,我国应积极转换能源结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中国在1985—2011年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论如下:第一,专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地域性、不同能源发展成熟度不同的特点,总体水平偏低;第二,国家偏重于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第三,GDP和电价附加促进专利总数增长,电价补贴和装机容量对专利总数影响甚小。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和电价补贴制度、增加科研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22,(15):12-13
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碳汇、NETs和非CO2温室气体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组织了碳中和专刊,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多领域专家阐述了碳中和的国际背景、科学问题、技术需求和成果。相关成果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in AtmosphericSciences)。相关文章涉及可再生能源在减少CO2排放中的重要作用、陆地碳汇在抵消人为CO2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负排放技术、非CO2温室气体减排四个方面。我国碳中和目标要求清洁能源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各项举措,都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研发、部署和应用新技术,对于建设一个安全、公平和更具弹性的全球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龙志和  陈青青 《软科学》2011,25(8):40-44
在测算我国1997~2007年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以此建立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模型,研究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中全国和东部地区EKC曲线呈倒N型,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则随人均GDP单增,工业比重及煤炭消费比重的降低都将导致CO2排放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28个地区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在估算28个地区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稳健的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CO2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及其东部存在CO2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且转折点为0.76千元人均实际GDP,但是中部、西部不存在该曲线;中部正趋近于人均CO2排放的转折点,西部离该转折点还有较大差距;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CO2排放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而发展低碳技术则是关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资源利用技术,已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香港发明协会副会长林光自主研发出30余项节能炉具专利项目,不但为国家低碳经济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为社会低碳生活添加了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泰尔熵与Kaya因子分解技术,测度并分解了1990-2009年我国人均CO2排放区域不平等程度。研究表明:(1)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区域不公平程度的下降,主要源于区域能源强度公平因子的贡献,而区域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因子的影响呈反向作用;(2)我国人均CO2排放不公平因子的贡献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人均CO2排放公平主要受经济差距的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公平因子的影响,而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的影响;(3)区域内部人均CO2排放差距扩大的速度要快于区域之间差距扩大的速度,其中东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总体上有所降低,而中西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认为,未来碳减排目标的分解应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未来发展需求与现阶段的减排能力,其关键在于加强共生性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建立区域能源技术方面的共享机制和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13.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6.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服务成熟度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CMMI技术上,构建了信息服务成熟度模型。通过引入证据理论方法评价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成熟度,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判断矩阵一致性难以满足、以及专家对指标属性值和隶属度值难以确定等问题。经算例研究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可靠的评价信息服务成熟度,亦可作为用户评价或选择信息服务提供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