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是一个由词章层、意象层、意蕴层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作者方面看,这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离析的;而对读者来说.三者则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他只有在读“通”词章、读“懂”意象之后,才能把握作品的意蕴,从而读“完”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还只是白纸上星星点点的黑色符号,是读者将它们构筑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5.
剡城  一页书 《课外生活》2020,(10):22-23
中外文学史上都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戏剧大师,这些大师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西方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写的悲剧《哈姆雷特》举世闻名,而300多年后,中国的曹禺也因为一部《雷雨》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这两部悲剧作品就像是一次隔了300多年的“对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吧。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听、说、读、写并重。其实,仔细推敲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是说的延伸,读是说的变形,而写则是说的特殊表达方式。比如,写信是因为距离遥远不便而采用的一种“说”,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是为了给更多的人“说”。“说”就是“讲”。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轻讲重写”,《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则把培养学生“能  相似文献   

7.
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建设者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准确地、熟练地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从这一点出发,迅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人和人的交际中,总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听”、“说”是口头语言,“读”、“写”是书面语言,这四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各有特点,不能互相代替,在语言训练中都应该重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9.
谷底的名著     
一、名著与经典什么是经典?马克·吐温说:“经典就是人人都想读却都不去读的东西。”而今的年轻人却说:“经典就是人人都不想读却不得不读的东西。”看来“老马”的言论确已过时了。名著是经典吗?  相似文献   

10.
古书校勘例谈——《古籍整理例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勘之益张之洞《书目答问》:“读书而不知当读何书,劳而少功;知当读之书,而不得精校精注之本,事倍功半。”胡朴安说:“治古书当以择善本为始。善本者,即已经名人校勘之本也。”通常讲善本,多指宋元古本,或明清精刻本,或名手批校及其它稀见本。为什么这里只讲精注精校本呢?应该说明:宋元古本、明清精刻及其它稀见本,是  相似文献   

11.
新型语文课堂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训练。近年来,笔者也时时感觉到学生们“说”的能力欠缺。比如课堂提问,很少有同学主动发言;即使发言,不是不敢大声讲出来,就是表达得不准确。于是,笔者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学生的听、读、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想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生的语言训练问题谈谈一隅之见。一、说—读—写一个人从呀呀学语到写文章表情达意,其学习的过程大体是“说一读一写”。“说”是起步,“写”是落脚点,而“读”则是关键。“读”既是“说”的发展和提高,又是“写”的阶梯。“说”和“读”是“写”的准备,“写”固然重要,而“说”和“读”的训练决不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新学生,想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的学习习惯,便布置他们每周写一篇随笔。第一周收上来一看,愕然!很多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一是不知“随笔”为何物.不知该怎样写;二是写惯了命题作文,一下子自由作文不知该写什么。有学越口是说:“还是写命题作文好,至少知道写什么.而现在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从哪儿写起……”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新学生,想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的学习习惯,便布置他们每周写一篇随笔。第一周收上来一看,愕然!很多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一是不知“随笔”为何物.不知该怎样写;二是写惯了命题作文,一下子自由作文不知该写什么。有学越口是说:“还是写命题作文好,至少知道写什么.而现在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从哪儿写起……”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语文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一项是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听、说、读、写”中的“读”是基础,是主要矛盾。“听,说、写”是“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就是说,“听、说、写”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读”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读”这一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要使小学生文章写得有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文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其基本要领。 一、掌握写作文的规律 首先,多读好的作品。“书本是知识的源泉”。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的教师会说:“二三年级学生会读什么?”其实不然,这要看教师给学生打什么基础。教师可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如是说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不外乎两点:提高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前者的提高往往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我认为听说读写四项中,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而说与写是信息的输出。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因此可以说,听与读是说与写的基础,听又是一种广义上的读,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故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说。我学语文便是从“读”开始,读唐诗宋词,了解古代文学;读中外名著,学会文学鉴赏;读名篇佳作,培养文学修养;读报刊杂志,掌握世界风云。打下牢固的信息基础,方能“下笔如有神”,“出口”乃“成章”。古人读  相似文献   

19.
思想的张力     
经典是这样的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的时候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我们谈读书,谈经典,首先要追问的是,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以及怎么样读经典?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我加一条,经典--尤其是西方的人文经典,它向人展现出一种特别的思想的张力,展现出一种具体而复杂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四种本领,而这四种本领间的关系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简单说,“听”,是用耳读,即能理解别人的话,能抓住要领、辨别语感;“读”,是用眼来听,即能读懂、会读别人的文章,包括理解力、判断力、推理力、鉴赏力;“说”,是用口写,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实在是一种变相的书面表述;“写”,是用笔来说,文章结构谨严、主题鲜明、手笔精巧,可以看出口头功夫之深。这四方面能力同样重要,一个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们都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一个也少不得,四者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这里,我只就“听、说、读”对“写”的作用谈谈看法。我认为,“听、说、读”可做为写的铺路石,通过教师科学的导向,可以使它们成为通向“写”的桥梁。如果学生平素能够随时把听到、读到、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作文时就不愁没东西可写;如果平时能经常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作起文来就会少出现不知怎么写的难题;如果平时善于引导学生敢于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文章内容就不会出现只是罗列现象,抓不住事物本质的同题。可见,培养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曾在初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