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格外的重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以及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芳 《科教文汇》2008,(27):180-180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发展创造力”。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学中把音乐的审美归纳为四个步骤: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3.
卿泽 《内江科技》2006,27(9):159-159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就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听”、“感”、“动”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5.
郭越  郭凯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90-190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6.
罗芳 《科教文汇》2009,(21):89-89
作文教学是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情感”为核心,从自身教学实践中“以音乐引情”、“以游戏诱情”、“以讨论激情”三个案例谈如何进行作文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化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坚决避免“应试教育”,尤其在初中教学阶段,要积极推进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升华。初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为研究方向,对音乐创新模式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虽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确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只能凭借音乐音响这个客体,在对它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因此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可以说,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怎样正确定义音乐欣赏教学呢?音乐欣赏教学就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音响为载体,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三个层次上逐渐升华,最终达到“完善自我”的人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李小美 《科教文汇》2009,(12):199-199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此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1]外学音乐教学中灵活使用电子白板,能有效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分解难点,突破重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情感共鸣,使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心灵相约的场所,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它又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在不脱离音乐听觉实践的基础上,不能忽视抓住学生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笔者从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谈起,阐述了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以它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心灵。当今的商品音乐,对校内外相当多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后果,至堪忧虑。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发挥它的审美功能,发掘音乐教育中德育因素,加强学生审美鉴别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美丑的分辩能力。本文就唱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培养审美兴趣、培养审听能力及培养表现美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最终达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对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一门艺术,因此作为一门课程有着浓厚的情感性特征。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过通过一篇篇的音乐作品以及不同凡响的方式来将情感性的内容投射到音乐内容上来,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以及技能,达到音乐教学中的理性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音乐不同于文学作品,需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欣赏课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对音乐有灵敏的感知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可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抒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教学扩大学生视野、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普遍内心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歌曲、乐曲的聆听、比较,使他们能辨别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音乐欣赏教学过程是情感不断深化的过程,应以情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赵笛 《金秋科苑》2008,(6):229-230
美育是素质教育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能够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钢琴作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在美育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8.
初中音乐的教学,首先应该明确审美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关键,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音乐的美感,用音乐中富含的情感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这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更好的实现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整体上的感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进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  相似文献   

19.
谭慧 《科教文汇》2008,(26):188-18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培养符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念积淀产生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邹世梅 《科教文汇》2009,(27):216-216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音乐中的自身要素也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