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夫茶     
痛苦和盐□田语编译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  相似文献   

2.
传说有一位木工师傅收了两个学徒。这两个学徒尊师好学、聪明勤奋,师傅好不喜欢。由于已到风烛残年,师傅想把自己的一手好艺传给其中的一个徒弟,但不知传给哪一位更好。于是,这位师傅独出心裁地拿来了两筐花生,对两个学徒说道:“这是两筐花生,我想知道花生仁外的粉衣是不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手艺闻名四乡的木匠师傅.为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后人.从不带徒的他准备收徒传艺。干手艺需每天走村串巷,到不同的人家谋活计.看不同主人的脸色挣饭吃。这天。他带着第一个徒弟来到一户人家做手艺.主人非常客气,每餐好酒好莱招待.结果这个徒弟把不住自己而贪杯.误工又误活.师傅没几天便辞了他,接着.木匠师傅又收了第二个徒弟。  相似文献   

4.
基本功     
很小的时候听说一个故事,山东一个武师将10岁的儿子送到师兄处学艺.师傅拿出一双铁筷子交给拜过师的徒弟说:"学武先练基本功.你到茅坑边夹苍蝇吧,什么时候夹住了,我再教你下一招."可怜的徒弟不敢多问,只好天天蹲在臭哄哄的茅坑边夹苍蝇.这一夹就是3年,终于夹住趴在地上的苍蝇.小徒弟高兴坏了,马上表演给师傅看.师傅只一看便说:"不行.还得夹住飞动的苍蝇."徒弟噘着嘴离开了.又是3年过去了,徒弟可以随心夹住乱飞的苍蝇.师傅看到后又拿出一只瓢扣在水缸里说:"第二招是单手抓瓢,什么时候只扣住瓢的光面抓离水面,我开始教你套路."徒弟再也忍不住了,坚决要求回家.  相似文献   

5.
编余随笔     
绝招我曾经有过一位当厨师的邻居,是某高级饭店一级名厨师的徒弟。有一次闲谈时,他颇为得意地夸耀他的师傅说;“我师傅原是个二级厨师,一次表演赛中,当菜快做好翻锅的  相似文献   

6.
冯舫女 《北京档案》2007,(10):40-42
20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文史研究馆.一场传统的拜师仪式在这里举行.会场古色古香,引师带着徒弟,走向师傅.徒弟拜过孔夫子后,向师傅师母三叩首.师徒分别向众人宣读收徒帖和拜师帖,见证人在收徒帖和拜徒帖上签字.师傅送给徒弟一双鞋、一顶帽子、一个碗,师徒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7.
<正>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一位只有初中文化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普通工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焊接机壳拼装制造第一人的杨建华。1969年,杨建华怀着青年的理想,来到了沈阳鼓风机厂结构车间。当上工人的杨建华工作认真上进,白天细心观察师傅的操作,学习看图纸、放大样,晚上回到家再把白天学到的东西温习一遍,记扎实了才去睡觉。刚进厂时,一般都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然而,杨建华却不满足只跟一个师傅学习,稍有空闲,他就到别的师傅那儿"偷艺"。当时,有关铆工的技术书籍非常少。杨建华将从师傅那儿  相似文献   

8.
放下是福     
一位得道高僧带小徒弟外出化斋,在小河边看到一待渡女子面有难色,又无渡船,高僧就背那女子涉水过河,然后各奔东西。走了20里地,小徒弟忍不住发问:“师傅,不是说出家人要远离女色吗,您怎么背女子过河?”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过程中,核心技艺的传承是一个难以解决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众多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其核心技艺,核心技艺能否顺利传承是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关键,但核心技艺并非简单的"技能""技巧""技术",而是以难以传授的"艺术"因素为主要成分。艺术性是核心技艺不同于一般技术的本质。核心技艺的传承既与师傅的传授相关,也与徒弟的领悟紧密相连。事实上,在传统工艺传承中,徒弟的悟性是传承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重视对徒弟的资助选拔和对其领悟力的培养,比仅仅要求师傅带徒传艺更为重要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娜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威力大到把国内媒体"炸晕",引起媒体的集体"失态",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疯狂报道、起哄造"神";感情用事、无原则地报道和捕风捉影式地分析与评论等. 媒体的反应与表现 1.标题 李娜就像一个魔法师,在北京时间6月4日晚她夺得法网冠军后,国内媒体界的记者和编辑一夜变成了.一根筋",变成了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11.
声屏博客     
《声屏世界》2009,(4):18-18
钱超:珍视自己的价值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从蔬菜市场回来后告诉师傅:“许多人想买石头,说它可以做很好的摆件,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是他们只愿意出几个小硬币。”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从黄金市场回来,  相似文献   

12.
你听说过学生还有徒弟吗?有,我可以告诉你,近日来,我们五(3)班用“一帮一、一对红”的形式这样掀起了学习的热潮。瞧,在班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对“师生”在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老师”还挺像老师的样子,一边给“徒弟”画图,一边还用手比划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样子,把“徒弟”们都感染了,一些很难理解的题,“徒弟”们都在愉快之中,把题掌握了。火越烧越旺,这股学习的热潮定会一浪高过一浪的。指导教师:元文英学生下有“徒弟”$辉县市实验学校五(3)班@李玫颖  相似文献   

13.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徐州煤矿的老矿工任庆海从地上拾起一只废旧螺丝钉放进了随身携带的“节约包”。当时一个叫邵长富的工人问他:“这东西锈成这样子,还有用吗?”任庆海说:“这螺丝钉锈虽锈了,可还是块铁。炼出这块铁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工!”从此,邵长富也背超了“节约包”,成了任庆海的第一个徒弟。任庆海是徐州煤矿第一个背超“节约包”的矿工。如今,这位老矿工已经退休了。但是,这个共产党员珍惜国家一钉一木的崇高风格却在矿上广为传播着,师傅传徒弟,徒弟再传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图书馆工作中的读者抱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读者不满意所导致的“读者抱怨”作为切入点,分析“读者抱怨”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以及“读者抱怨”行为的特点,使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对“读者抱怨”充分解读和掌握的前提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在本质上达到让读者满意.  相似文献   

16.
吕红 《视听界》2010,(3):71-72
师徒 电影与电视,是当下老百姓生活中主要的文化消费品。曾经,电影是电视的师傅,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如此,甚至早期的电视完全依靠电影厂提供的节目。电视产业发展起来后,频道和节目急速增加,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更多内容,此时的电影受到了徒弟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7.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2,(5):124-125
一幅插图① ,题为“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图中一只握拳的手伸出地面 ,另一只形似树枝的手 ,隐藏在树叶中。看上去挺有意趣。的确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事情 ,许许多多现象 ,甚至许许多多难以捉摸的心态 ,常常是被看不见的“手”操纵着。经济如此 ,艺术亦然。就艺术创作而言 ,所谓看不见的“手” ,显然是指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各种各样的概念、经验和模式。就像师傅带徒弟 ,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手把手地教 ,手把手地学 ,而是师傅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想法 ,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尽管看不见摸不着 ,却时时左右着徒弟的行为和思想 ,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8.
梁长荣 《新闻爱好者》2011,(22):107-108
师徒制原是一种传统的原始的职业训练模式,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延续,是中外行之有效的职业训练方式。师徒制在我国历史久远,是青年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过去新工人进厂,均由企业指定技能高超的师傅进行传帮带,2至3年学徒期满后,由企业对其进行技能考核,确定徒弟的技能等  相似文献   

19.
武东茂 《记者摇篮》2009,(12):12-13
武东茂,锦州人民广播电台编委、总监。自1992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十次荣获“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锦州广电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所主持的《城市节拍》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小师傅大徒弟》节目连续三次获全国娱乐节目评选二等奖,播讲的长篇小说《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神秘的中南海》等作品深受听众喜爱。  相似文献   

20.
有次坐车路过省档案馆,开车的师傅大概把笔者当成外地人,特别介绍说,"这是省档案馆,里头大得很,咱们的档案全在里头."笔者装模作样地"唔"了一声.他所说"咱们的档案",指的就是记载个人一生的人事档案.其实,有不少人都同这位师傅一样,他们也把人事档案看作是"个人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