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盛 《文教资料》2008,(30):40-41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和<中国佬>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神话与民间传说.本文通过分析汤亭亭对神话的改写,阐述其女性主义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美籍华裔作家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身份的问题,所以她们在创作时还往往承担着文化译者的职责。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研究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和谭恩美的小说中的翻译现象,认为美籍华裔作家积极打破殖民者眼中的刻板印象,主动接受自身的杂合身份,在"第三空间"为解殖民斗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李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24-324
《上海女孩》是著名华裔美籍女作家邝丽莎(LisaSee)的长篇小说。她根据家族经历、自身研究与对美国华人移民群体的观察,创作了揭示复杂的姐妹感情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透过小说中一对姐妹移民经历与情感历程来审视华裔美籍作家的浓厚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4.
杨欢欢 《林区教学》2013,(12):75-76
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极高的赞誉,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故事中隐藏的原型,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小说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所著的<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以独特的中国女书文化为背景,展现出深刻的东方女性主题.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其创作主题、叙述特点,探讨新时代的华裔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学文本来碰撞和超越东方主义的.从而发现,在跨文化背景下,华裔外籍作家仍难彻底摆脱东方主义的影响,尊重与理解异质文明,求同存异,应是...  相似文献   

6.
作为日本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以俄狄浦斯神话为原型,生动地讲述了十五岁少年寻求成长的过程。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体悟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意图,更能发掘出其中隐含的意义,展现作者对自由、孤独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神话原型理论,并且分析了该理论在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短篇小说《鬼魂列车》中的运用。原型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从多视角多角度来阅读小说,通过小说一直被剥夺了声音的华工们获得了历史发言权,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华工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的对比批评。  相似文献   

8.
美国毕裔女小说家在美国华裔文坛上占有突出的领先地位:水仙花是用英语进行创作的第一位华裔作家,王玉雪被称作美国华裔文学之母,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受评论界注目的一位,谭恩美在美国华裔作家中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她们的作品凸现了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少数族裔意识,将对父权统治的悖逆和对种族歧视的反抗紧紧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籍华裔女性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文化选择.美国华裔女作家同她们的男性同行们一起,在西方殖民主义霸权话语日渐瓦解的背景下,创造出了美国华裔文学这一美国文学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的《中国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描写了四代华人移居美国的经历。小说中的中国神话和传说对于揭示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反思华裔美国人的群体意识和文化处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应用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鬼伴”和“论死亡”两个中国神话传说所包含的仙女/鬼女和牺牲两种原型意象能够揭示《中国佬》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小说家,身处中美文化交叉点之上,以其切身的体会,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喜福会》.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甚至憎恨华裔身份,消极评价、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情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论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不完全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从其特殊的文化身份出发,创作了剧本《蝴蝶君》。该剧倒置了东方主义长期以来构建的东西方关系,颠覆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子刻板印象,讽刺了西方白人对东方女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向西方文化霸权提出挑战。但作为自幼接受白人主流文化教育的第二代华裔移民作家,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又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解构是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人经历及民族文化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以短篇小说《女勇士》中"无名女人"为例来勘察希腊神话在汤亭亭作品中的嫁接,采用神话原型理论探索作家汤亭亭《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的三个神话原型——菲罗墨拉、美狄亚及盖娅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多角度地理解作者塑造的无名女人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巅峰之作.在小说中,劳伦斯独具匠心地运用小说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创作方法,铺排情节的发展,映射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性格.本文结合希腊神话中酒神与北欧神话中洛基邪神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发现劳伦斯通过神话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来暗示小说人物的命运,表现出了其作为天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嫦娥奔月的神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型,深深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张爱玲在她的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叙述了一个女性自觉堕落的故事,在堕落的过程中,月亮的不断变化预示了她下一步的结果及最终命运,包含了嫦娥奔月神话原型所蕴含的心理内涵,即月亮是女性孤寂、苍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作品中的三个神话原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夫卡的整个创作达到了多义性与秩序性的统一、独创性与承继性的融合,是在20世纪西方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新神话。本文从原型批评角度认识卡夫卡及其作品,对我们步入这位作家的艺术迷宫和揭开他的创作奥秘无疑是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许多的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本文将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对小说进行再解读,试图论证霍桑在创作本作品时受到了神话原型的影响。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塑造与结构设计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小说的创作与神话是相关联的。而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解读本篇小说可以更好的理解霍桑这个哥特式小说的特色与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注重从原始文化形态出发揭示创作潜在的深层意识,把一个人们不经意的文学现象突出地显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由此而认识到了自身中潜在的人类早期的遗留物.这种遗留物沉淀在艺术家的创作头脑中,使创作时使不自觉地外化出来.它也体现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原始意象的模式对创作的制约和推动的作用."原型"关联着作品与批评的文化意识.它不仅仅是用文化人类学或神话美学分析作品,而且还在比较广泛的文化形态方面研究文艺作品与作品之问的相互关系.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意识的载体并不是神话,至少不限于神话.艺术中原型的存在和原型的生成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时期作为后世"原型"再现的彩陶纹饰.本文试着在原始文化的艺术圈子中寻求作品的文化形态,指出其原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对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从不理解到达成谅解,指出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