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瑞,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效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铸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的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印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楚辞》与《诗经》都是我国梦幻学创作的重要源头。《楚辞》与《诗经》的梦幻描写相比,《诗经》多侧重于个人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楚辞》则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诗经》开创了中国梦幻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其梦幻描写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在形式上,篇幅短,数量少,二是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呈明显的功利性。三是在占梦方式上,一般由托梦与占梦两部分组成,《诗经》梦幻学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经》梦幻作品虽少,但却具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其二,给后世创造了一系列有关梦幻的优美词汇,其意义颇为深远,其三,为后世提供了虚实相生,正奇结合的梦幻主义创伤方法之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其梦幻描写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是在形式上 ,篇幅短 ,数量少。二是在内容上 ,贴近生活 ,注重实际 ,呈明显的功利性。三是在占梦方式上 ,一般由托梦与占梦两部分组成。《诗经》梦幻文学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 ,《诗经》梦幻作品虽少 ,但却具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其二 ,给后世创造了一系列有关梦幻的优美词汇 ,其意义颇为深远。其三 ,为后世提供了虚实相生、正奇结合的梦幻主义创作方法之原则。  相似文献   

8.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在后世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泽被后世,后代文学作品溯流别,几乎都要归结于此。《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以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为母体,是北方文学的卓异代表,蕴藏丰富的思想与艺术精华,堪称艺术宝库。它包罗万象,通过文学的形式折射、涵盖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景象,为后世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世界。《诗经》犹如一块活化石,具有无穷的潜层发掘能力。《楚辞》是以屈原个人为主体而创作的新体诗集,诞生于长江流域南楚文化,实为南方文学的优秀范本,其抒发悲恸抑郁之感可谓深沉真挚,其艺术表现可谓淋漓尽致。《诗经》《楚辞》奠定的“风骚”传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楚辞》是屈原等爱国诗人悲愤的歌唱,字字句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哀国君之昏庸,怒小人之谗佞。《诗经》如《诗经·国风》中大部分都为抒情诗,诗人借诗歌表达或喜或怒的思想感情。《楚辞》与《诗经》在喜怒哀乐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1.
孙大雨的《楚辞》英译非常重视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名物、句义的注解,这种"丰厚翻译"的策略展现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他的《楚辞》英译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译介,其中也包含着强烈的身世之感和爱国情怀。他采用与《诗经》对比的方式对屈原诗歌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释,并作了音步分析。这些都使其在当代《楚辞》英译著作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认识和继承明显是不同的。前期,庾信作为“宫体”诗人,把《楚辞》看作是“吟咏情性”的“纯美”,对《楚辞》的继承也主要是对《楚辞》中“丽词佳句”的吸收。个人的不幸遭遇,使庾信后期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庾信在创作中都有所继承。从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不同认识和继承,就能够明显看出庾信入北后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楚辞》代表了楚国的地方文化,《九歌》是根据楚国的民间巫祭歌词改编而成的,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从作品的内在结构来看,《九歌》集中体现了屈原在思维方法上具有观物比类的系统观,服务农业生产的自然观,依托政治的情爱观,阴阳统一的辩证观。  相似文献   

17.
论"楚辞"主题的战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楚国历史上传统的战斗精神表现在屈原作品中,较之《诗经》,《楚辞》主题的战斗性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18.
屈原继《诗经》之后 ,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 ;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 ,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3-6日,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召开了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提交论文130多篇,出席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大会提交的《诗经》研究成果,以单篇论文为主,基本反映了近两年来该专业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大致概括为5个方面:《诗经》文本的研究、《诗经》与历代文人文献关系研究、《诗经》版本研究、《诗经》与文化研究、《诗经》阐释史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限于文献研究,将文献研究与义理研究相结合才应是《诗经》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