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阵娟 《文学教育(上)》2010,(20):100-101
关于文学的修辞手法,我们首先会想到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方法的运用,那么对于电影这种现代的高科技的艺术形式,是否也拥有自己的修辞手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修辞是一种传达创作者‘话语’的手段。电影电视中的话语指导演运用视听语言技巧有意义引导和表达态度地叙事,修辞就是实现话语表达的视听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别具特色,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形象美"……在平时练习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我们文章的语言变得"靓"起来,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陈骏所作《文则》一书对文章手法修辞进行了全面探讨。其中专章论述了排比的实质、使用手法及语言技巧,总结了古人的修辞学经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文章语言文采焕然。常用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和受众的平民化,体育评论逐渐告别以往那种政治挂帅式的手法,文学手法被巧妙地"嫁接"到写作中.比喻是评论文章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巧妙的比喻使语言生动鲜活,文章富有趣味;大段排比多见于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的评论中,它使文章说理周密,气势磅礴;引用在论证中比较常用,使论述的道理更加清晰,同时营造出特殊的语言环境,打破评论文章常有的单调沉闷;使用幽默讽刺手法的,多见于足球评论文章,虽尖刻犀利,却透出评论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排比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善用排比既可以使文章产生形式之美,又可以壮大语言的气势,使语意的表达更加强烈.排比句式多用于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巧妙运用往往能使文章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得奇妙.  相似文献   

7.
敦博本《坛经》中的譬喻集中分布在大梵寺讲法部分,多用于说明复杂深奥的佛理。在佛法真谛"不可说"与传法需要"不得不说"的矛盾下,这种"譬喻说法"暗含着"如何说"的语言策略,即遵循"于譬喻而离譬喻"的原则,通过"出语尽双"和"亦复如是"的方式尽力消除语言逻辑对自性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史康 《海外英语》2012,(5):209-210,230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现代小说家之一。他那以"冰山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本文通过对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细致分析,具体阐述海明威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来实现"冰山原则"的。  相似文献   

9.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设问等。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至关重要。好的语言就犹如人之衣装,佛之金装,同样可以令作文赏心悦目。如何给文章穿上靓丽的语言"外衣"呢?研读经典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排比的修辞手法是帮助同学们简单有效的彰显才情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先锋小说文体研究大致归纳为叙事研究,结构形式研究,语言、修辞研究等三个方面.其中,主要从元叙事、叙事时间和叙述视角这三个关键性的文体特征进行叙事研究;在结构形式上,先锋小说的时空结构遵循的不是传统的故事逻辑,而是一种反传统的叙述逻辑,呈现出"迷宫"式结构,其文体特征与模糊性的语言特色和大胆的修辞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初中作文中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相似文献   

13.
譬喻是佛典中常用的说理方法。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了譬喻"两柄多边"的理论,是譬喻修辞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创见,对于佛典譬喻研究极具启示意义。通过佛典中"风""花"譬喻之举隅,可以得出譬喻"两柄多边"现象在佛典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除受制于譬喻事物本身和取譬者之外,更与佛"法"之二元分殊、佛典的性质以及印度文化的譬喻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取得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赵本山在小品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小品《相亲1》和《相亲2》就运用了包括换义、比喻、飞白、夸张、谐音、拈连、对偶、双关、仿拟、反问排比兼格和设问反问兼格等修辞技巧.使小品语言更加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5.
"遮诠"和"表诠"原为佛教空有两宗体认和传播佛理基本对立途径所用之专门术语。而将它借用过来表述诗词创作运用隐显手法之效果,能为提高创作和欣赏水平拈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百喻经》是一部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佛教经典,全书共编撰九十八篇譬喻故事.这些幽默的故事都寄寓着佛法的精妙奥义,将佛法与愚痴故事巧妙融合,寓庄严隆重于幽默谐趣之中,语言生动,有大量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考释经中词语"顿""向""驱逐",可为汉语词汇史及汉语大型工具书的编修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和受众的平民化,体育评论逐渐告别以往那种政治挂帅式的手法,文学手法被巧妙地“嫁接“到写作中。比喻是评论文章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巧妙的比喻使语言生动鲜活,文章富有趣味;大段排比多见于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的评论中,它使文章说理周密,气势磅礴;引用在论证中比较常用,使论述的道理更加清晰,同时营造出特殊的语言环境,打破评论文章常有的单调沉闷;使用幽默讽刺手法的,多见于足球评论文章,虽尖刻犀利,却透出评论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实现其修辞目的.使精神病患者亨伯特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之后反而赢得了读者的同情;中国"70后美女作家"卫慧在小说<上海宝贝>中则凭借一腔热情,叙说自身的苦闷及欲望,但并没得到读者的支持和认同.本文重在探讨同样作为欲望叙事文本,同样在出版之初遭禁,但如今前者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经典文本而后者仍未解禁的技术原因,从而考量当下中国女性文学身体叙事与经典作品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佛教文献的记载,二千五百年前佛在世时有一种动物谓之"龙",其形介于人与兽之间,有近于人之五官手足、家庭与社会组织,且可与人通婚、生子.龙族的分布主要在西北印--现巴基斯坦的地区.因龙长寿,故佛世之经典,尤其是大乘经典皆寄托龙族,藏于其王之宫中而得以留传后世.依5世纪初罗什所传出的史料,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大乘学者龙树最初接触大乘经典即是透过龙族的一位大乘佛教徒谓之"大龙菩萨",所见经典即藏于龙王宫中.故"龙族"的存在已否直接涉及了大乘佛教起源的人物与经典.笔者1995年至巴基斯坦作佛教学术考察时,有幸在其北部地区收集到三件完整的龙族泥塑造像,一件为男龙,两件为龙夫妻.男龙五官四肢与先前文献所述相近,惟一张大嘴是其特色.另由二件夫妻之龙族,则可见其家庭之组织与人相近.三件造像皆有两足,可见龙族主要活动的领域皆在陆地,而非想像的水中.笔者另在巴基斯坦北部的Swat博物馆看到一件纪元前后佛教藏经卷的陶瓶破片,其上彩绘供养人的造型就是一位龙族.由上述四件巴基斯坦史前龙族的造像,可知佛教文献所记载佛世的龙族并非仅止于传说.且佛教史研究上所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即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也可得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万曦 《现代英语》2023,(8):60-63
国际文学中英美文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呈现出多个流派。布斯代表作《小说修辞学》提出采用叙述、修辞的方式能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模式,尤其是叙事技巧和修辞方式的不同呈现了英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基于布斯代表作中的理论阐述英美文学的修辞叙事方式,研究英美文学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模式,深入探讨英美文学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