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秦犁 《钓鱼》2006,(10):18-19
搓三拉四术 和程宁一样,自2000年获得第十六届全国钓赛抛竿项目冠军后,朱家明就放淡了钓赛夺冠的欲望,但他把“台钓”用于放养浜,总结的“搓三拉四术”却由钓鲫扩及钓鲢,并成为新手钓鲢的入门功夫。  相似文献   

2.
秦犁 《钓鱼》2005,(24):24-24
菜籽饼沤久了,变酸、发臭,用它打窝,能钓鲢也能钓鳙,这在池塘用不着多费心思,鲑来钓鲢鳙来钓鳙,钓底钓浮都一样。但在大水面,在放养浜钓,钓深和钓浅就不同了。水深3~4米,钓半水和上层,多鲢鱼,钓底,则鳙多于鲢。由于两者的钓组没有区别,选择鳙鱼除了精于炼饵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大小统杀  汤昕东 《垂钓》2007,7(11):29-30
有关钓鲢、鳙的文章很多,视各个地区的气候、水情、鱼情不同,钓法也无定式。下面我只针对辽西地区谈谈自己十几年来钓鲢、鳙的一些体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朱广宇 《垂钓》2008,8(8):25-25
6月22日,由辽宁省钓鱼协会主办、沈阳千湖渔具商行承办、垂钓杂志社等单位协办的辽宁省第十七届暨“千湖杯”钓鱼比赛在尚屯水库举行,来自全省的二十多支代表队共90余名钓手参加了角逐。比赛从上午8点30分正式开始,到下午4点30分结束,共计8个小时。有效鱼种除了鲤、鲫、草、鲶外,还特别允许钓鲢、鳙,这让钓鲢、鳙的高手们大过其瘾。  相似文献   

5.
浮钓夏鲢     
杨天举  张晓芹 《钓鱼》2014,(12):30-31
“鲢鱼难钓”—这是昔日钓友们在不知其生活习性时常常发出的感慨。有人说:多年钓鲢收获甚微。有人说:钓了一天,还是“光头”,钓不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了解鲢鱼的生活习性。如今,鲢鱼难钓的感慨已成历史,南北钓友垂钓鲢鱼的技法五花八门,获鱼量都相当可观。现结合钓友和笔者实践,谈谈浮钓夏鲢的几点心得。鲢鱼分白鲢和花鲢两种,前者学名鲢,后者学名鳙,鲢鳙统称为鲢鱼。  相似文献   

6.
“拖钓”的称谓是本地钓友的行话。在本文“拖”与“钓”相结合,它的表述意思是:在抛竿钓的基础上,结合浮游矶钓相似的钓组和曳拖钓的运动原理而形成的一种岸钓方法。这种垂钓方法的核心是:岸钓(抛竿、浮钓、运动)。“手感”是“拖钓”是否中鱼的惟一讯号。  相似文献   

7.
张忠江 《钓鱼》2008,(16):30-31
前言:夏天,特别是现在最热的时候,正是鲢鳙鱼最活跃的时候,本刊特别挑选了一北一南两个作者的《高温季节好钓鲢》和《开放鱼塘夏钓鳙》,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定龙 《垂钓》2007,7(8):46-46
新浦水库是一个每天仅收费10元的粗放养殖水库,除青、草、鲢、鳙,别的鱼都可以拿走。因为距孝感市区近,库里的鲌鱼已经很少了。然而市区附近实在没有更好的地方.大家也只好到那里过过钓瘾。说是每人每天只让用两支手竿,实际上。用七八支抛竿老板也不管,只是把鲢鱼看得很紧。  相似文献   

9.
在陕西,每逢夏秋季,水 库承包者往往在周五沿水库边沿撒上化肥,培植水中微生物,为鲢、鳙提供饵料。这种局面,迫使我们改钓鲢、鳙。现将经验总结出来,供众钓友参考。 一、打好窝子是关键 钓鲢、鳙,打一个好窝子是关键,有一个好窝子,鲢、鳙都聚集而来,丰收才有保障,我们的做法是:取 皮2千克,玉米面0.5千克,用温开水拌湿,拌上半包发酵粉,用塑料袋扎紧放在阳台上晒3~5天,钓前打开,袋中又酸又甜。出钓时另带新鲜玉米面0.5千克,香醋0.5千克,臭豆腐乳5~6块。到钓场后,将发酵的窝子料取出一半,现场加进干玉…  相似文献   

10.
李新河 《中国钓鱼》2005,(11):35-35
广大钓鱼爱好者在长期的钓鱼活动实践中,发明和想出了很多应对各种鱼类的钓饵,如用葡萄干钓鲤、鲫,用调过味的人工栽培蘑菇钓鲢、鳙,将苹果切块钓草、鲤、鲫鱼……  相似文献   

11.
海竿钓鲢(鳙),近几年来为越来越多的钓友所喜爱。但是,有的效果较好,有的却钓绩平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海竿钓鲢时,关健在气温的高和低、饵味的浓和淡、饵料的粘和散、浮钓的深和浅等几个主要方面。一、气温的高和低夏秋高温季节,是鲢(鳙)活动、觅食的高峰时期,也是垂钓的最佳时节,这是普遍规律。但是,在这个季节钓鲢,并不是天天都好钓,也不是气温越高越好钓、天气越热越好钓。比如:连续晴天高温不易钓;低气压闷热天气不好钓;大雨来临,天气将变不好钓;一天之中中午、下午不如早晚好钓。要在这高温季节里钓得好一些,必须注意把握天气的…  相似文献   

12.
秦犁 《钓鱼》2005,(20):26-27
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的是鲢,其次是鳙草青。由于相互闻形成食物链和不同的栖息层,水库以放养鲢鱼为主而有多种钓法,底浮钓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春天好钓鳙     
顾建平 《垂钓》2005,5(3):14-14
春季是垂钓的大好时节。在江淮一带,进入春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回暖.各类鱼种都开始活跃。在这个季节里,由于鲤鱼、鲫鱼等底栖鱼类活动还不十分活跃,所以较难钓获,而处于中上水层的鲢、鳙等鱼种却已经非常活跃了。所以春季钓鲢、鳙是江淮地区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针对个体较大的鳙鱼施钓更是一大乐事。下面我就在春季如何在江淮地区垂钓鳙鱼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大禄 《钓鱼》2004,(12):15-15
海竿钓鲢(鳙),近几年来为越来越多的钓友所喜爱。但是,有的效果较好,有的却钓绩平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海竿钓鲢时,关健在气温的高和低、饵味的浓和淡、饵料的粘和散、浮钓的深和浅等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4,(21):32-32
亨年夏天,钓链在我市成为时尚。每逢周末,市郊东城湖边抛竿、矶竿林立,一泓碧水间浮动着许多或红或黄的球型漂,阵势颇为壮观。钓友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其因有三:一是有趣。鲢鱼上钩时,球型漂晃晃悠悠没入水中,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牵着肥硕的胖头鲢、花白鲢在水中游走,手感特爽。将憨态可掬的大鲢擒上岸,钓友的脸上写满笑意。钓鲢过程可用四字形容:“快乐时光”。二是价格便宜。我市各钓场鲢鱼的价位大都是每500克3元,工薪阶层的广大钓友承受得起。  相似文献   

16.
浪中人 《钓鱼》2005,(12):21-21
今年4月8日至5月9日,我同几个钓友先后五次到白鹤水库钓鲢,同样的钓组,同样的钓法,用饵也几乎一样,但是钓效差距却很大,甚至有的钓友一天下来连一次象样的“动作”也没有出现过,打了“白板”。于是议论纷纷,找了许多“原因“。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的钓鲢中也多次出现过。海竿浮钓鲢鳙同钓其它鱼一样,除了必需的基本功和“运气”之外,恐怕就是重视或者忽视垂钓中可能影响钓效的某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殿才 《垂钓》2004,(3):45-45
根据鲢、鳙滤食浮游生物和喜食香、甜、酸味的特性,笔者有针对地对钓链鳙的饵料配制仔细地研究过,现介绍两种有效配方的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肥水鱼塘一般是指那种养殖鲢、鳙为主的池塘。这种池塘主要靠浮游生物来喂鱼,因此塘主经常向池中撒粪便,塘水呈暗绿色,并散发一股腥臭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水池。这种鱼池除了养鲢、鳙外,还兼养些鲤、草、鲫等鱼,由于水肥,水中食物多,因此池中的鱼很不好钓,由于收费便宜(一般鲢、鳙不准钓),因此还是很受工薪阶层钓友的垂青。笔者经常在这种鱼池钓鱼,钓获还不错,下面把我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讲与大家,愿和广大钓友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秦犁 《钓鱼》2005,(19):23-23
鲢鳙体型相似,食性相近,所以钓法也比较接近,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怎样钓鲢鳙总是笼罩着一层雾,看不透、摸不清,偶尔钓到也说不出所以然。后来抛竿出现了,但串钩和锚钧涮鲢技术一问世就受到非议,之后,改进炸弹钩,系“篮头”干半水的钓鲢鳙技术又被养殖户拒绝。然而,在手竿钓混合鱼比赛中占有相当份量,在湖泊水库等开放水域成为主要垂钓对象的鲢鳙无时无刻不在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从现代钓鱼史角度,对怎样钓鲢鳙予以总结,概括为鲢鳙钓技16招。  相似文献   

20.
去年7月23日,西安碧波渔具店经理梁胜利在陕西省蓝田县王庄水库用5.4米“蒲舟”矶钓竿、“瑞宝”440型绕线轮、3号主线、2号脑线、伊势尼8号双钩,以武汉“魔力”饵做窝, “三元”鱼饵为钓饵,钓获一条体长1.06米、重11.34千克的大白鲢。此项成绩暂居2002年“十大钓手”通讯赛排行榜钓鲢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