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相似文献   

2.
楚简《老子》是迄今发掘出的最古老的《老子》版本,它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掘可以澄清多年来有关《老子》的许多争论,从而也为澄清《老子》英译中的混乱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抄本。一种通称“乙本”的抄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前;另一种通称“甲本”,则抄写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之前。这两种两千多年前抄写的帛书本《老子》的问世,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内容,具有珍贵的价值,受到了哲学、史学及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四人帮”注意到学术界这一动向,他们指使罗思鼎之流的御用史霸枪先划框定调,在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可能是黄老道家的古本)比传世本更有逻辑性,所以,《老子》全文还是应以其为基本结构,但一些关键词句应依据更古老的楚简本《老子》,才能正确理解其原意。因而,借鉴唐玄宗择善而取、异本合刊的方法,可形成帛书本与楚简本异本合刊的《老子》批判性版本。  相似文献   

5.
竹简《老子》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100余年。文章通过与竹简《老子》共存的其他简文,竹简《老子》的分册分组及其具体内容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所构成的演变关系,以及郭店1号墓的考古学年代几方面,对竹简《老子》的年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竹简《老子》抄定于公元前377年后,约入葬于公元前300年,与帛书传世本《老子》构成了由此及彼的演变关系,反映了《老子》诸版本形成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6.
评有关帛书《老子》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后,已有不少文章进行了研究,许多好的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子》大有裨益。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实际的论述文章。对这些论述提出异议,进行商榷,对于重新评价帛书《老子》,运用文化遗产,为四化服务,是有必要的。下分三个问题:一、对于帛书《老子》的评价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抄本,甲本当写于秦代,乙本当写于汉高帝时,相隔时间最多不过四十年,距今都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都是《老子》的较早写本,这份文化遗产,确实是值得珍贵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长时期争论不决。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提供的新线索,研究又取得了进展。在这篇文章里,我结合学习帛书《老子》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一管之见,对老子思想作一评议。对于老子其人其书,我同意其人早有、其书晚成的意见。认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有《史记》为证;《老子》一书写成于战国时期,以其书涉及的内容作根据,都有道理。但又不必对问题说得太死。因此,我在这里是把老子作为春秋时期战国前期的思想代表来考察的。  相似文献   

8.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道;与背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失道。《老子》这段话的用意在于劝说君主罢黜百学而独行己道。这段话与相关经文一起透露出了《老子》思想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我们对《老子》思想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老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当今,研究、注释、翻译、图解老子的书很多且良莠不齐,让人有无所适从之疑惑。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老先生的著作《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最新修订版)可谓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该书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心得,对《老子》作了全面介绍。它以《老子》原有篇章为序,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它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指南。  相似文献   

10.
导读:《老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当今,研究、注释、翻译、图解老子的书很多且良莠不齐,让人有无所适从之疑惑。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老先生的著作《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最新修订版)可谓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该书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心得,对《老子》作了全面介绍。它以《老子》原有篇章为序,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它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老子》作为先秦著作,流传很广,版本众多,其中出土的郭店本和帛书本为《老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从内容的多少、篇章、异文和行文逻辑对比郭店本和帛书本,发现不同,找出造成不同的原因,印证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老子     
《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称为《道经》, 下篇称为《德经》,上下合称《道德经》。但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版本,却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依据出土文物,我们可知当初此书的编排顺序。《老子》一书奠基于春秋末年,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一部哲理韵文  相似文献   

13.
<正> 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的《论语》两部“圣经”并称于世;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的思想与基督一样博大精深,彪炳东西。因此对老子的研究,意义重大。司马迁是最早为老子作传的人,他的《史记·老子传》至今仍是我们研究老子生平的重要的基本史料。但是这篇《老子传》仅有四百多字,语焉不详,以致两千多年来聚讼纷纭,且不说对老子其人、其书,就是对老子的出生地,也是众说不一。为弄清老子的生地问题,我们经过两年多  相似文献   

14.
帛书《黄帝四经》因循为治主张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之共同点是都强调对天道和客观实际的尊重。两者的不同是老子以顺任天道自然为目的,认为如果能做到顺任天道自然而去掉人为则自然达于治;而帛书则以因循天道自然为手段,主张顺任天道和时势而为之以达于治。西汉初年的政治实际体现了黄老的因循为治思想。帛书的因循思想保留了老子之无为主张,尊重天道和客观实际的认识,同时又在这一前提下提倡积极有为,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等典籍,成为考古学上的一件大事。时隔20年即1993年,从荆门郭店1号楚墓中出土了竹简《老子》和另外几种典籍,更是轰动了中外学术界。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崔仁义先生对竹简《老子》进行了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其研究专著。笔者认为该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学术价值。一、准确拼接与排列了竹简《老子》的全部内容。郭店楚简是1993年10月荆门市博物馆为配合打击盗掘古墓的犯罪抢救性发掘的。整理者在包含多种典籍的乱简中,将其拼接排列成竹简《老子(A)》、《老子(B)》、《老子(C)》,并…  相似文献   

17.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读《老子》□辽宁省教育委员会朱恩田□《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含蕴丰厚。《老子》问世后两千余载,名家蜂起,注释颇多。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资料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除《圣经》外,译成外国文学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就数《...  相似文献   

18.
书讯     
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刘笑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本书依据《老子》的五个版本(竹简本、帛书本、傅奕本、河上本、王弼本),以理论分析为导论,对原书81章进行本的和思想的研究。其成果证明在历史上各时期《老子》之版本的诸多歧异背后,隐含着本内容在语言风格和概念使用上所呈现的渐进趋同现象。本书基础工作是不同版本的对勘,目的是为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研究提供方便和深入思考的契机,因此各章所附“析评引论”,主要就有关版本、体、概念、释义、思想、理论等方面的争论问题,表明作个人的分析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道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老子正是以道为核心构建起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道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对矛盾同一性的阐述尤为深刻,这对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三十辐同一毂”是帛书本《老子·道篇》中的一句(通行本在第十一章)。余明光教授在其《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四章《老学的代表作——帛书〈老子〉》中,谈及“《老子》成书的时代”之时,征用本句,认定“‘三十辐共一毂’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但不普遍,到了战国晚期才成为定制,据此《老子》书只能产生在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在春秋之世。”①笔者不能同意余先生之说,今不揣冒昧,谈出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