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恒  王文慧 《兰台世界》2016,(14):134-138
作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唯一的国立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农学院(统称西农)的开放办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学校筹备、基础设施建设、图书仪器设备采购、教师队伍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搜集、学术交流、学生生产实习与理论比武渠道拓展、体育交流等;二是以复兴农业、建设农村为己任,面向基层,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是人文智慧的结晶,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尤其对农类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办学体制、发展定位的特殊性,档案相应地具有其独特性。除了常规档案,其中涉农档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农类教育、三农服务、农业科研、地方农业信息、农业专家事迹等。以笔者所在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校集农科教为一体,在现有10大类、28679件档案中,农业教育、科研、服务三农的档案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3.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大楼(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号教学楼)在民国时期享有"西北第一高楼"的美誉。它的奠基标志着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从此开篇。大楼是由名家设计,经过规范、严格的建筑招标程序,采用质量优先、严格监理、规范施工、精选建材、注重细节、量化过程控制的建设理念而建造的世纪精品工程,曾入选《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对农电视节目可以包括各种节目形态,它可以以社教、专题、文艺、影视等形式出现。狭义上讲,对农电视节目特指对农服务类节目,服务也体现着多元化,对农民的致富、技术、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进行服务.实现电视的综合社会意义。研究电视农业节目定位.必须考虑节目多元化的问题,因为这是对农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对刊刻图书非常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刻书机构,刊发了大量儒家经典、宣传礼教与法律知识的书籍和传播农业技术知识的书籍,为西北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3,(5):97
CCTV-7农业频道不但通过电视公益活动提升频道自身的形象,而且帮助企业提升了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CCTV-7农业频道作为一个对农性质的专业频道,公益性是体现其公共服务性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承担了为农服务、为农解忧、促农发展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因此CCTV-7农业频道坚持把栏目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彰显农业节目的公益形象。2011年,频道打造了一大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他在西北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建树,而且对西北进行了长期苦心的经营与开发,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及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都有所作为,尤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中国电视的大市场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加强对农报道 ,精心开发农村市场 ,已成为地市电视台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那么 ,如何才能使对农电视栏目尽快地、更好地吸引农村观众 ,提高对农电视栏目的有效收视率呢?下面 ,我结合运城电视台科教频道对农栏目《田野风》的运作实践 ,谈点体会。一、准确把握受众定位对农电视栏目的受众理应定位于农民 ,应具有强烈的“农味儿”。这里 ,凡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士均属“农民”范畴。他们可以是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商人 ,投身农业生产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农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0.
对农报道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循环往复的社会生产过程。所以,县级电视台要想做好“农”字文章,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强对农报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好“大农业”观念。大农业主要涵盖的是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的全部链条,只有树立了大农业观念,我们才能在报道中去关注完成产业化链条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同时要树立好“三农”观念,不仅要大量报道农业生产情况,还要报道好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生活方式变化等,只有这样,我们的对农报道才会有广度、有深度、出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