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建军 《文教资料》2006,(13):125-126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柳永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柳永的大部分词便映射了他这一生都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文就从这些词作来观照他的这一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2.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宋词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的词人,但是在其仕途上却屡屡受挫,不甚得意。从柳永词作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其仕途不得意是有因可寻的,在于其自我修养没有达到"无待于外"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柳永在文学方面的师承对象首先是赋,他词作中称引最多的是宋玉。宋玉的儒雅狷进与柳永的风流疏狂,使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贫士风雅和浪子风情。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宋玉的辞赋成为艳情之祖,柳永的词作抒发相思之苦。登高忧君的思想和念远怀人的情怀,表现了他们所追求的君臣美政和双美理想,以及因仕途坎坷而带来的失意之情。  相似文献   

5.
柳永在文学方面的师承对象首先是赋,他词作中称引最多的是宋玉。宋玉的儒雅狷进与柳永的风流疏狂,使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贫士风雅和浪子风情。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宋玉的辞赋成为艳情之祖,柳永的词作抒发相思之苦。登高忧君的思想和念远怀人的情怀,表现了他们所追求的君臣美政和双美理想,以及因仕途坎坷而带来的失意之情。  相似文献   

6.
柳永仕途坎坷曲折。他与当时士大夫文人交游甚少,甚至被当时的士大夫文人联手摈斥。究其原因主要有:柳永狂傲的性格不见容于社会;他的价值观、审美观与社会主流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诗歌工于用典,典故的运用使他的诗歌意蕴深刻,含义丰富。本文探讨了李商隐诗歌中运用的《庄子》中的部分典故。李商隐诗歌中所用的《庄子》典故不仅可以表达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积极入世的心态,还能概括他仕途碰壁、心存退隐的心态。从他对《庄子》典故的运用中,展现其短暂一生中进退不定的矛盾心态,志向高远却又仕途坎坷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8.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柳三变”何以易名为“柳永”呢?这其中,是与他的家庭、他的性格,他的仕途之路不无联系的。柳三变出生于一个世宦名儒之家。祖父柳崇,以儒学名世,父亲柳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具有开拓性的词人,但他的仕途历程极其坎坷曲折。很多学者将此归结于柳永不检点的行为和所作的艳词。事实上与妓交游,创制艳词并不违背当时的法律和道德,不会对仕途产生负面影响。柳永命运的悲剧,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原因,我们可以从宋朝的科举制度,文化政策,及宋初词的特殊功能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在两宋知名词人中首屈一指。柳永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原因有三:一是受都市繁华环境和丈人游乐狎妓之风的影响;二是柳永的音乐才能和浪漫天性使然;三是仕途上受到排斥激发了柳永的逆反心理。这些因素促使他与歌妓交往密切并创作了大量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11.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他的人生在他自己和当时社会众人的眼里是悲惨的、不幸的,然而,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才成就了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他对宋词形式和内容上的大量革新和开拓,无疑加快了宋词走向繁荣的进程,他是宋词发展的拓荒者、引路人。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北宋具有开拓性的词人,但他的仕途历程极其坎坷曲折。很多学者将此归结于柳永不检点自勺行为和所作的艳词。事实上与妓交游,创制艳词并不违背当时的法律和道德,不会对仕途产生负面影响。柳永命运的悲剧,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原因,我们可以从宋朝的科举制度。文化政策,及宋初词的特殊功能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一生坎坷,困顿潦倒,表面放荡不羁,内心则充满了对功名的强烈向往。柳永词中的孤雁意象,凝聚了他对京城生活的回忆,对知音故人的怀念,对才情佳人的思念,对仕途功名的追求,展现了他轩冕与罗绮对冲的矛盾人生,极具时代特点和个人风貌。  相似文献   

14.
郝允龙 《文教资料》2009,(24):12-13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情感寄托.因此,柳永的词作也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们所不齿.柳永也终因不善官场经营,填词殃及仕途,潦倒终生.但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为他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先和柳永是北宋中叶齐名的词人,然而当时士大夫阶层时他们的评价却是不相同的。柳永的词虽传唱四方,拥有为数众多的受好者,连仁宗皇帝也“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后山诗话》),却为士大夫所鄙薄。他的“彩线慵拈拌伊坐”曾被晏殊嘲诋(《画墁录》)。晏殊仕途坦荡,词风雍容典雅,以“珠玉”名词集。作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对流连狭邪的柳永及风格俚俗的柳词,自然不屑一顾。他对柳词的态度,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词人柳永因其生平颇具传奇色彩而为后世通俗叙事文学所关注。柳永形象在宋元时期的南戏、话本等通俗叙事作品中,呈现出多重的,甚至是溢美和溢恶并存的特征,显示出宋元时期民间叙事作品"主在娱心"的娱乐性、诙谐性和消遣性创作心理。而明清的戏曲、小说,则是突出了柳永形象多才、多情而又多难的悲剧命运,体现出明清戏曲、小说作者"回护士人"的创作思想。仕途蹭蹬、怀才不遇而又逞才使气、寄情红楼的柳永形象,符合了明清时期的文人个性意识张扬、精神自由放旷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7.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柳永《雨霖铃》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相似文献   

19.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柳永一向以风流浪子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关注民生、实现抱负的儒家情怀。通过对其重要作品的分析,从文人末路的悲哀、追求仕宦之路的执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三个方面,展现柳永温柔敦厚的儒生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