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被公认是一位重建中国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中坚人物,80年来,随着阐释范武的转移和研究焦点的转换,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不断深入,新成果不断涌现,本文从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形成的内外理路及价值评判、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与五四西化派激进思想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文化化合与新儒家的关系及<欧游心影录>文本研究等角度系统梳理80年来该领域梁启超研究的学术成果,并标示继续研究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对梁启超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并对其宣传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阅读《饮冰室文集》时发现,梁启超对中国经济问题也颇有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这与当时国内局势以及梁启超曾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币制局总裁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破坏”思想浸透着他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思想的深沉思考,同时又包孕着一种对于旧制度和旧文化的改造方略.以及对于未来新时代新景象的期许。对“破坏主义”进行研究,对于理解梁启超的整体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3日—1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美、法、德、日、韩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并提交了110多篇论文。大会对梁启超进行了多侧面的研讨,涉及梁氏的国民观、思想文化观、哲学观、民族观、史学观、宗教观、经济观、性别观、新闻舆论思想及其办报活动以及梁氏和同时代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并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学术讨探。梁启超与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课题。台…  相似文献   

5.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论梁启超评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2 0年至 192 4年期间 ,梁启超本着整理国故、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在一系列论著中 ,凭借其开阔的思想、崭新的方法 ,在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方面 ,取得了超迈前人的卓越成就。归纳起来 ,梁启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贡献 ,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 ,开创了楚辞宏观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 ,对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及其历史地位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估 ;第三 ,运用西方近代文艺理论 ,对屈原的具体作品及其艺术特色作了言简意赅的评说。梁启超是近代第一个全面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学者。他的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学识渊遂、冠绝等伦”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他从1893年投身国事,到1929年去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动了近40年。 梁氏在近40年的政治生涯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日本渡过的。戊戌政变后,梁氏亡命日本,直到1912年9月回国。旅日15年,可以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研究成果最为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心中,梁启超是一位思想家、学者、改良主义者,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也是一个有见解的金融专家.他靠自己的勤奋、学识挣得了财富,这笔财富之大,使当代人不免感慨.有人在天津梁启超故居前惊呼,他的财富积累速度是一种“革命速度”——梁启超出身农家,不是商人也不是职业政客,但其天津的豪宅还是让人一惊.民国社会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少数人,其财富呈爆炸式增长,而社会分化极为严重,不是要改良的节奏.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教育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对《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进行考察,梳理和总结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历史命题和当代借鉴等相关成果,宏观勾勒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全貌,并对既有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以助推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0.
单斓 《华章》2012,(3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1912年从日本流亡归国,选择天津作为他晚年的居住地,在当时的意大利租借地建成了故居和饮冰室.本文着重介绍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和饮冰室的情况及他在此地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文化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本文意欲通过对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变及其线索、梁启超文化思想的评价以及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以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学术界公认,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唐代文化的发展是与唐代学者分不开的。因此,研究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和他们的学术活动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最近,冯敏出版了她所撰写的《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唐代文化史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是唐史研究的新成果。过去,海内外有些专家曾对唐代学者有所涉及,但一直没有人进行系统研究。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拓进取,搜集了大量史料,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与近代思想解放有几个重要的关节点: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发表《新民说》,宣传启蒙思想;旅欧后,提出解放思想、建设新文明的构想。梁启超求变求新、解放思想的观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变易”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家风育英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真正“大家”,一个家庭有9个子女,其中有3个是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6个子女也是在本领域内颇有成就和贡献的学者和人才。他们的父亲便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卓著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化宗师梁启超。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他所营造的家风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用西方逻辑学思想来研究墨学,提出墨家著作里也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这种用<墨辩>里的一些概念来比附西方逻辑学理论的做法与梁启超的文化现有关.这种研究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其消极影响在于不利于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影响着当今一些学者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重要学者 ,然而学术界对他的词学思想研究甚微。本文深入探讨了梁启超词学思想的丰富内蕴及其在词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黎玮  张希 《成才之路》2011,(6):16-17
梁启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涉猎众多。本文针对梁启超的德育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其德育思想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内容,目的是想通过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研究,发掘其中可以为我国当代德育作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发表于 2 0 0 1年 8月 2 6日《中国食品报》上的《新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第一人林乃》一文 ,歪曲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肆意诋毁海内外敬重的专家学者 ,向国家领导人和革命老干部乱扣政治帽子。必须对这类严重毒害精神空气的文化垃圾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17年后,淡出政坛,退居天津。在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中,有很深的梁启超的烙印。梁启超的佛学思想、爱国情怀、救国主张,甚至风都对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旅欧期间,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周恩来一生的最重要的抉择,也是他摆脱梁启超的影响,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