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这幅地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与现在的地图上北下南恰恰相反。地图所包括的范围是东经111度至112度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地跨今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具体地点大致是今天广西全州、灌阳等地以东,湖南双牌县以南,广东连县以西,南至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图有主区和邻区的明显划分:主区详细,邻区简略。主…  相似文献   

2.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发掘了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其中三号墓出土了帛绘古地图三幅,三幅地图所绘地域的主区均为湖南零陵地区南部六县今地域。学者们根据地图内容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长沙国南部城邑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通过对《地形图》的整理和修复,《文物》杂志于1975年2月号发表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谭其骧先生的《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图》两篇文章。其后,《湖南考古辑刊》第二期又发表了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先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地形图古城址的调查》一文。三篇文章均对地图中绘记的八个县级居民地作了详略不等的考证。1986年至1987年,笔者在参加对这一地域的文物普查时,通过田野调查,觉得上述三文的考证与现在城址在地址、地域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 ,在制作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地图方面 ,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相传 ,黄帝曾与蚩尤发生战争 ,黄帝利用其臣史皇所绘制的物像图 ,将蚩尤擒杀于冀州之野。“史皇作图”记载于《世本·作篇》 ,是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军事地图。公元前约 2 1 0 0年 ,大禹治水时 ,“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 ,像九州”。战国时九鼎失传 ,然而在公元前约 35 0年 ,由九鼎像派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却流传下来 ,这是最早的以金属作的地图。1 973年 1 2月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 ,发现 3幅“帛地图” :《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内容详实 ,有一定数学基…  相似文献   

4.
一叶 《历史学习》2006,(2):43-46
历史地图展开说是关于历史的地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指古代的作者所绘的关于当时的地图,如最有资格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的公元前3000年画在一只银瓶上的地图、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二是指近代作者所绘的关于他以前的和当时的地图,如近代的作者所绘的腓尼基人航海图、美国内战形势图;三是指当代的作者所绘的关于过去的地图,如原始人类分布图、十字军东征路线图、唐朝疆域图等。但由于第一、二种地图的文字、符号、方位等地图要素与今天要么很不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湖南沅陵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古墓。这个名为虎溪山一号的汉墓,是继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发掘之后,汉代考古墓葬方面的又一重大发现。这座汉墓分为墓坑、墓宅、墓道三部分,形制特殊,与湖南已发掘过的汉代早期大型汉墓有所不同。墓坑的四壁凿有供人上下的阶梯。从墓坑的情况看,规格略小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于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专家根据这座汉墓的规格、形状,初步判断这是某一代沅陵侯家族墓葬。据介绍,西汉时此地共有三代沅陵侯。据了解,沅陵汉墓盗掘现象严重,而这座汉墓得以幸免,尤显珍贵。经专家考证认为,虎溪…  相似文献   

6.
文章所谓"马王堆汉墓遣策",是对"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的总称。马王堆汉墓遣策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汉代的文献研究数据,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文字、名物制度、衣食住行及丧葬礼俗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通过一些简文中词语的分析来探讨《汉语大词典》辞书释义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地图,其时代一说为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一说为秦始皇八年(前239年)。7幅图均绘制在26.7×18.1×1.1cm~3(长、宽、厚)的松木板正反两面。除反映山、水系、沟溪、关隘、道路等地理特征外,并有县、乡两级政区治所位置的标注。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实物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摘引自马正林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133页)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1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时代为汉文帝12年(前168年)。对长、宽各  相似文献   

8.
古代京都赋"蔚似雕画",其中大量的地理方位描写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幅地图俱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绾合存世文献与古人观念,可证古时京都图、天下图遵循南上北下、左东右西的绘制模式。京都赋及其变体疆域、大一统赋皆本地图写作,甚且形成图赋并传的现象,因此其补充志、乘的功能与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抄本。一种通称“乙本”的抄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前;另一种通称“甲本”,则抄写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之前。这两种两千多年前抄写的帛书本《老子》的问世,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内容,具有珍贵的价值,受到了哲学、史学及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四人帮”注意到学术界这一动向,他们指使罗思鼎之流的御用史霸枪先划框定调,在  相似文献   

10.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导引图》。经过考古学家的精心复制,导引图基本恢复原貌,将距今二千多年的“导引”运动重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研究古代导引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是建国以来考古学的重大收获,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遗物来看,此墓断代的上限最早应不超过文帝五年,从墓主的性别和年龄来看,墓主很可能是世袭车大候的第二代Xi的母亲。再从此墓的营建设出土的遗物来看,它反映了西汉初期文帝时代全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并非仅仅是西汉时期长沙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令人惊愕的古代地图 令 这是一卷羊皮纸,一幅古 古代地图,图上标着制图年代:1513年,制图者是皮里·雷伊斯。这张图上清楚地画着美洲的大体形状,其中南美洲部分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 雷伊斯在图旁空白处说明:绘制此图时曾参考了近二十份航海图,包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亲手绘的图,另有八幅图是公元前336 至公元323 年间绘制的!此图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到了1956年,美国人阿林顿·马勒里发现: 在这张图下边用淡淡的颜色画出了南极洲部分陆地,其中显现出来的是没有被冰川覆盖的莫德女王地。莫非有人早就推测出在地球最南端有个巨大…  相似文献   

13.
印章是一门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因其具有实用性与特殊美感两重性质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喜爱,世代相传。公元1972年至公元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分别从马王堆2号墓中出土"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仓"和1号墓中出土"妾辛追"4方印章,这四方印章对研究西汉印风格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印章的线条,构图,装饰性,空间这四方面的浅析,来展现马王堆汉墓印章有意味的意象美感。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张家口北太平山脚下,在施工中出土一批古尸,较完整的有三具(女尸一具、男尸二具)。报告如下: 一、古尸身份及年代: 因施工中出土较多,又没有发现墓碑,只能从着装和女尸缠足大小(13厘米)来分析,可能属于清末年代。二、古尸类型: 参考中山医学院提出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的类型和命名》,将常见古尸分为干尸、尸腊、及鞣尸三类,对照张家口出土的三具古尸性质,初步分析结果属于干尸。三、古尸保存水平: 据湖南医学院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综合报告》,建议以组织结构保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竹简《老子》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100余年。文章通过与竹简《老子》共存的其他简文,竹简《老子》的分册分组及其具体内容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所构成的演变关系,以及郭店1号墓的考古学年代几方面,对竹简《老子》的年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竹简《老子》抄定于公元前377年后,约入葬于公元前300年,与帛书传世本《老子》构成了由此及彼的演变关系,反映了《老子》诸版本形成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最早记载黄帝的史书——《国语》、《左传》中,都把黄帝说成神话和传说人物。黄帝究竟是人是神,千百年来,始终是一个谜。然而,《黄帝四经》的出土,使五千年悬案迎刃而解。《黄帝四经》在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入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汉墓帛书及竹木简,是1973年底至1974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的一项重要收获。其中帛书共二十九件,医书便占了五件;四种竹木简,更全部是医书,其抄录年代,现有考证认为不晚于秦汉之际或可能更早。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收录了马王堆古医书,其中包括《足臂十一脉灸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图叫《嫦娥奔月图》,这幅图其实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帛画的一部分。该帛画(图略)为彩绘,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帛画是绘在一张棕色丝绢上的,画上宽92厘米,下宽近48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鲜艳、丰富。帛画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第 48页载有一幅名叫《导引图》的插图 ,教材与《教参》对此均未作任何说明 ,给教与学带来不便。本文拟就此简释之。《导引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是墓主人在汉文帝年间遗留下来的文物 ,原图绘制在丝帛上 ,长10 0厘米 ,宽 5 0厘米 ,教材上的插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图上以多种颜色描绘了四十四个不同年龄男女的健身运动姿态。这些男女有的着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有的裸背。或做仰身鸣叫、胸部扩张、双手后举的呼吸运动 ;或做伸展、屈膝、转体、跳跃等肢体运动 ;或使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教育》2014,(2):F0003-F0003
长沙市芙蓉区火星二小位于火星镇龙柏路朝霞巷46号。学校倚山而建,绿树相拥,鸟语相闻。文化深厚的马王堆汉墓,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