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e integrate,you communicate.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1]自党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正式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后,文化产品更踊跃地投入市场经济的怀抱,逐渐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操控起了自己的命运———以市场经济规则为杠杆创造出了文化市场的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宏观调控二法苗润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版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然受到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不愿生产那些没有利润的书;那些赔钱的书就会被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把它从出版计划中拿掉。当然,如果赔钱的书是平庸而无使用价值的书,那就...  相似文献   

3.
对策:解铃还须系铃人   按市场经济规律,市场供需的失衡与均衡都是相对与暂时的,不足为怪,可通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调节,但那必以部分企业的消亡为代价。当今,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图书市场虽较开放,出版业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受国家较大程度的保护,因此,我们还可通过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即使全部进入市场,也必须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尽快求得新的平衡。   图书沉淀积压后,清库措施不外乎推销、调节、降价、化浆。推销与调出,面对如此沉重的大数,不能不为,但往往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降价…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亚当·斯密把价格作为市场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看不见的手”。他抓住了市场经济的核心,的确是天才的闪烁。  相似文献   

5.
揭开市场配置资源的﹃黑箱﹄评︽市场力论︾李洪斌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来调节,竞争的市场价格机制是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以后的经济学家,没有深入论证“看不见...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荒原学术文丛》(5本)自1998年10月陆续推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烈的反响,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推介或发表评论文章。市场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强烈,例如,何清涟的《经济学与人类关怀》在年初的北京订货会上引起各地书商的极大兴趣,起印数即有2万册。《荒原学术文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跟这几年学术界的活跃气氛有关,也跟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为学术图书出版注人新的活力有关。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步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学术界渐趋活…  相似文献   

7.
谁为谁服务     
李沐之 《新闻传播》2007,(9):I0001-I0001
市场经济了,这只看不见的手,还真是抓线的手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看不见的手”与“看的见的手”──我怎样写《政府行为学概论》赵玲理性的渴望政府行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政府行为更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话题。我自1993年以来承担和主持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杨铮 《新闻爱好者》2008,(12):45-46
一、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构连 在国际传播的博弈中,每一个国家的传播都是为本国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国家利益和各自的意识形态是指挥国际传播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尽管各国记者都标榜自己的新闻客观公正,但对政治新闻的不同报道,往往暴露出客观公正只是各自意识形态下的认识尺度。这一点,已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得以印证,即:传播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新闻也不是对现实的客观观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市场竞争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报刊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既给报社以压力,又为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机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报业集团这一跨世纪工程,成为有一定实力的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近几年来,长江日报社负债经营,加快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丰富典型报道“百花园”《人民海军》报李文喜一段时间,新闻界有人提出典型报道是“大一统”体制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典型报道失去了“轰动效应”,应该“寿终正寝”了。而实际上,典型报道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仍是报纸的“拳头产品”,读者...  相似文献   

12.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2,(11):13-14
谁都知道“市场”是“无形之手”,它可以在调配资源上发挥作用。而“无形之脚”是什么?经济学家指的是“寻租”。在经济学中,“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会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看不见的脚”或“无形之脚”。由于寻租行为是公平竞争的大敌,把人导向腐败,人们形象地把它看作是用“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寻租行为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会产生。它的行为特征是以权牟利,尽管…  相似文献   

13.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2,(5):124-125
一幅插图① ,题为“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图中一只握拳的手伸出地面 ,另一只形似树枝的手 ,隐藏在树叶中。看上去挺有意趣。的确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事情 ,许许多多现象 ,甚至许许多多难以捉摸的心态 ,常常是被看不见的“手”操纵着。经济如此 ,艺术亦然。就艺术创作而言 ,所谓看不见的“手” ,显然是指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各种各样的概念、经验和模式。就像师傅带徒弟 ,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手把手地教 ,手把手地学 ,而是师傅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想法 ,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尽管看不见摸不着 ,却时时左右着徒弟的行为和思想 ,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开放型的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媒体迎来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国内外市场上,谁抓住了信息谁就拥有市场。显然,新闻媒体应该以信息传播的优势和舆论导向的力度来反映和引导市场经济。因此,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这双“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选题策划●欧定敬(一)我们正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些基本的信念、原则和道德准绳依然是不容动摇和亵渎的。今年4月1日,美国一家经营快餐连锁饭店的公司在《华盛顿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确立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有许多措施和做法正在试点,“摸着石头过河”,能过去最好,过不去再回来。所以,在经济报道中,要搞好“三个引导”: 一是超前引导。就是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交替中,善于抓住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新事物进行报道,也就是说,要有超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新体制对经济报道的新要求──关于深度经济报道的探索沈夕春把经济报道放在整个报纸宣传的首位,是苏州日报复刊14年来一贯的传统。特别是近几年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又把强化深度经济报道列为“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这不仅是报纸当前及今后的努...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要搞好“三个引导”一是超前引导。就是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交替中,善于抓住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新事物进行报道。如对其中搞得好的,效益比较明显的企业的作法或经验进行报道,起到引导作用。二是典型引导。用典型指导工作,带动一般,是我党的一贯做法。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  相似文献   

19.
杨林 《新闻三昧》2008,(1):78-81
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文化所处的位置都十分重要。很多企业通过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了超出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因而被称为“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只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仿佛以它那“看不见的手”,正召唤着当代新闻工作者力求用全新的观念和素材、全新的角度和技巧,为读者奉献出一幅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经济生活新画卷。随之,它也必将推进晚报经济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使我们在探索晚报经济新闻社会化的可操作性的道路上,从必然王国一步一步地逼近自由王国。为更自觉、更有特色地在晚报新闻版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掌握晚报老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突出经济新闻的社会化,并熟悉与运用社会化经济新闻的“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