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通过比较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够按照课文对说话人说话表情的描写来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 3.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加深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4.初步懂得要全面地看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办事。并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勇于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2、抓住有关的词,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人物的外表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在文章中的的作用.3、教育学生做一个说话算数和敢于改正缺点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3.
《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三段,记叙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通过人物的外表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段落,落实重点项目的训练。 整体阅读 抓住重点 先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战斗目的”、“潜伏隐蔽”、“壮烈牺牲”和“夺取胜利”等四个要点,把文章分成四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段集中反映了人  相似文献   

4.
单元学习目标 1.按照“理事例、析要素、抓特点”的阅读步骤学习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2.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分析,概括人物特点。 3.能够联系环境背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义。 4.认识课文倒叙和插叙两种写法。 5.学习实事求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第四单元 本组是读的训练重点,即:“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两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体现了技能训练的扶放关系。这是备课要考虑的着力点。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词句,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人们的内心。教学方法用抓重点词句阅读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读懂人物的内心,体会方志敏的品质。2.从第三者角度,变换课文自述故事的口吻,运用增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根据讲述需要调整课文顺序,讲述方志敏《清贫》手稿里的故事。3.通过讲述故事、补充资料,理解“清贫”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解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的。(一)从外貌体会内心。“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年龄并不太大,但满脸皱纹,斑白两鬓,显得十分苍老。仅  相似文献   

8.
语文第九册     
第五组:外表和内心。本组五篇课文除二篇韵文(《长征》、《革命烈士诗二首》)外,其余三篇都有以下特点:1.着重通过对人物外表(外貌、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境界;2.对人物外表和内心活动的描写都与这些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相联系;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并注意突出重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通  相似文献   

9.
单元学习目标 1.查字典学习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掌握排比、比喻、夸张等形式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按空间顺序、先总后分和时间顺序理清本单元课文思路,体会课文中心。 3.学习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4.认识因果、总分、总分总三种构段方式,并能用总分结构式整理二段话。 5.能够通过阅读抓住事物特点,并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知道事物诸特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两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细致观察,抓住重点。 一、二两课看图学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七册来讲,是观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住重点的综合练习;对第八册来讲,又是进一步抓住事物特点的预备练习。 《小球门手》是一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先从整个画面着眼,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小球门手的外貌、衣着、姿态、动作等。其他人物(如“戴帽子的小女孩”、“红领巾”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画面人物各自的特点,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表,通过外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情,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组教材含《倔强的小红军》、《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登山》、《猎人海力布》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四篇课文平白通俗、浅显易懂,皆为写人记事的文章,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国度各不相同,但都有美好的心灵和令人钦佩的品质。学习本组课文,要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始末,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从细微处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激发读书…  相似文献   

12.
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侧重于读的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读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单元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热情。 2.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培养学生从人物外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阅读能力。二、活动课准备: 1.排练课本剧《金色的鱼钩》。 2.收集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今天这节活动课,由我和×××主持,希望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主持人乙:下面我来宣布活动方式。我们这次活动有根据课文片断描述人物内心活  相似文献   

15.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6.
〔大纲要求〕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教材依据〕《描写和说明》、《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初中第2册),《说明的方法》(初中第2册)。基本课文12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宇宙里有些什么》、《蜘蛛》、《苏州园林》、《中国石拱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掌握37个生字及2个多音字的音、形、义。2、理解本组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初步认识动态助词“着、了、过”在句子中的作用。3、认识句子的完整性;理解课文中含意较深的句子。4、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5、学习抓住事情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19.
《我的心事》(第十一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原在五年制教材中是配合“外表和内心”这一训练重点。了解课文编排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确定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独立阅读课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线索、情节、主题等有关知识,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技巧。2.学会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各自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学习作品中志士仁人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药》、《项链》巧妙构思小说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2.难点:《药》和《夜》用明、暗两条线索串联故事的技巧;对“坟场相遇”中乌鸦出现应如何评价,对“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等重点语句的理解。3.考点: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修辞格的运用,作品中用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典型方法,如环境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小说精彩片断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