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律课堂上学生应处的地位龙敦祥王秀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无论上什么课,学生均应处在主体地位,法律课亦应如此。但是,由于多年来法制意识的淡薄,一上法律课,教师就呆板地以执法者自居。常听到:“你不守法,你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学生被置于“被法绳之”的被动...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律课教学目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80年代中期的高校法律课(非法律专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制建设高速发展的过程。这必然会使得现在已被认可的法律课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因为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具备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更强的法律观念。那么,高校祛律课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需要,就成为每一个法律课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从目前的有关著述来看,对这一问题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认识上也有高下之分,但是主要集中在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祛上,即多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探讨一些具体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中等学校的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教育运动澳大利亚在中等学校开设法律课程,还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澳大利亚报刊称它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法制教育开展最早的是维多利亚州。这个州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在中等学校开设了“消费者教育”课。这门课的内容包括消费者的保护、保险、银行业务、房地产等等,其中很多都是有关法律的知识。1973年,法律课开始作为一门正规的学科被列进十二年级学生的课程表,并被承认为一门大学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学模式仍是比较陈旧,你讲我听,你划我背,学生死守书本,人云亦云,不知创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强打精神”而已。要打破这种局面,课堂上,就要跳出老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老套路,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而内化为自我素质。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  相似文献   

6.
法律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明确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为以后用法、守法奠定基础。要学好法律课,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授课方式和改革考试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满堂灌”式的法律课程教学模式急待改革。立足“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重视应用司法实例烘托法制氛围,法律课程教学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生)学”为“我(学生)要学”,契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体现在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体现在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古人云“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可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法律课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厌学,进而影响到法律课的教学成效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什么,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等全凭教师的“导”。以下,我想就阅读教学的案例谈谈教师“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 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小学语文课堂,这样的教学环节耳熟能详:老师问,看到这个题目(或挂图或某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或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之后,就围绕这些问题或学生最想知道的学习课文。人们称之为“引导—发现”或“质疑—解疑”模式。即使课文、学生或教师根本不同,也一律生搬硬套。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以显示对老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彻底革命和先进的教学观。而曾经被视为常规武器的教师提问以及其他指令非但风光不再,甚至几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老…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关系上讲,主体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与主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权利,就意味着主体地位的丧失和消解。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居于主体地位,就必须树立起学生是享有学习权利的权利主体的意识,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都坚持尊重学生的各种学习权利。  相似文献   

12.
刘猛 《考试周刊》2011,(1):166-166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政治课理论教学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政治课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境地,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法律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尝试。案例教学法,即结合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以案说法,这是法律课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参与性校本培训模式理性思考 思考之一:校本培训不容忽视被培训者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位。同样,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也是培训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如果没有被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培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整个活动就可能蜕变为“灌”“注”式,  相似文献   

15.
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惟一的依据,这显然是片面的和不公正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评教师”这一评价方式应运而生。 一、发扬教育民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大家公认的,评价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是,以往学生总是处于被提问、被考试、被评价的被动地位,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评教师”就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中,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教学。长期以来在升学第一,分数至上的桎梏下,教师把学生作为灌输知识的“容器”,“你不会,我来教你学,你不想学,我就强迫你学”。儿童的主体地位被教师占有,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被扼杀,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太原市东华门小学从1988年开始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法律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通过45分钟课堂教学把法学知识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就体现在这45分钟的教学里面。如何送给学生一堂成功的法律课,培养学生的法律兴趣。文章从法律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功法律课必备的课前准备、课中讲解、案例分析、提问方法、教学的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进行了一些较有益的探索,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为充实高中的法律教育,东京律师会从去年11月开始派现任律师到一些高中开办法律课,受到欢迎,引人注目。实施的学校普遍评价:“听了法律课后,学生对社会及法律的意识增强了”。去年10月,江东区都立江东工业高中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上法律课,我们法律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课,突然老师又提高声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唯恐被喊到。“25号!”老师点道。一片沉默(二呆正在发呆)……“25号———二呆!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刷!整个教室的人都看着二呆。“没来!”二呆大叫。全班人愣了!不过很快开始佩服二呆的勇气了。“怎么没来?”老师又问。“他病了!”二呆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你是他宿舍的吗?”对于莫名其妙的大笑,老师也被搞糊涂了。“是的。”面对老师的盘问,二呆脸都绿…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课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是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教学内容。卫生类职业学校设置法律课,体现了职教特色,具有教育的适用性和行业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律课如何体现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经济法》及卫生法规为重点,使法律讲授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讲课中手段多变,技巧灵活,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