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冲突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合作办学是跨国高等教育在我国本土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是中外高校文化交流和我国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类文化冲突:市场文化与我国传统大学文化的冲突;中外教学文化的冲突。对两类文化冲突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融合趋势进行剖析,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纳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提高中外办学教学质量日益重要。本文以欧美学院办学模式为例阐述了中外办学的指导思想,探索了中外办学教育特色,并提出了中外办学模式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是教育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大力发展。近现代中外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办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国教会机构在中国独立办学、中国在境外办学、中外大学联合办学。近现代中外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办学的历史给今天带来的启迪是:应强调双向互补;确保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应意识到肩负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办学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式办学的一个特色。它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对外开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拓宽国际交流领域,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和增强高校自身的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于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一般模式,重点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区别、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郭波  王进元 《大连大学学报》2013,(1):102-107,113
中国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在普及高等教育、引进大学制度、提高办学效率和促进社会转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社会贡献;同时,其演变也可以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此,通过对中国私立大学的演变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清中国高等教育在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面对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大学应准确定位,明确办学宗旨,坚守传统大学先进理念,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倡导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提出了凸显精英文化与彰显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建设应与素质教育携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特征是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的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教育对社会和经济推动的着力点。可是,当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时候,中国大学却遭遇了文化危机。人文精神滑坡、文化品位下降和办学目标功利化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引进了先进的经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应如何发展,需要重新思索和考量,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面对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大学应准确定位,明确办学宗旨,坚守传统大学先进理念,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倡导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提出了凸显精英文化与彰显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特色化发展是大学更好地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法人代表,是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和负责人,其领导能力对于大学特色化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构成,除了应包括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的政治理论素养、教育思想和观念之外,至少还应包含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追溯美国院校研究的起源、定义、研究内容与特征,可以发现它与我国高教研究是有区别的。我国的高教研究机构若要成为本校举足轻重的部门,需向美国学习.定位院校研究。只有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价值的微观应用研究,宏观理论研究挂靠在政府教育部门,才符合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高等教育、高校拥有充分办学自主权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除教会大学以外,近代中国,还有不少外人以个人、集团或政府的名义,对华投资兴办高等教育。这些学校包括在华外人独资大学、中外合办大学和外国大学的中国分校,也包括设在国外的中外合办大学和专为培养中国学生而设立的外国高校。外人对华投资高等教育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但这些教育机构的兴办在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skill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which examined access to technology among first year students at a rural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digital readiness of students prior to their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since many universities provide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The survey of 156 first year students revealed that 73 per cent of the students had no access to computers at their high schools and 82 per cent of students from rural high schools had no computer access and internet at their schools. Most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used a computer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they were 19 years and older. Many students gained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university. As a result,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digitally disadvantaged. Solutions that involve initiatives to provide access to technology are required in addition to digital literacy for educators at high schools.  相似文献   

15.
创新学科布局 规范院系设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我国名牌大学纷纷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向学科布局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名牌大学的学科综合化程度还不高,学院设置大多数以一级学科为基础(59%),按学科大类设置的学院仅占31%左右;相比之下,3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学院中81%按学科大类设置。同时,我国实行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各自独立运行的模式,存在名称差异大、代码不统一、学科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等现象。为加快我国名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我们借鉴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设置及世界著名大学学院设置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制订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科门类,规范一级学科设置、淡化二级学科,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预留发展空间;名牌大学整合院系体制,减少学院数量,提高学院设置的学科层次,按学科大类或学科群设置学院。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在世界高校中已施行100多年,我国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是近20年来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必然要融入国际教育的大市场。学分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惜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并在积极推广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widening university participation and brings a focus on the classed and embodied nature of young people’s imagination to existing discussions. We interviewed 250 young people living in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across five Australian states who had experienced disengagement from compulso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ing. We asked them about their education and their educational futures, specifically how they imagined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participation. For these young people, universities were imagined as ‘big’, ‘massive’ alienating schools.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 elements of schooling from which these young people disengaged became tangible barriers to imagining and pursuing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primary barrier they described w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school teachers. Our analysis shows how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can impact the imagined improbability/probability of university participation. We offer suggestions for how barriers to university created by poor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may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18.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开阔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地方院校及有关部门积极改进。首先,地方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明晰自身的定位和方向,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办学模式上要摒弃以往的单一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在招生问题上,要提前拟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此外,针对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政策和监察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合作办校现状、加强监督展。  相似文献   

19.
In a globalized world, universities face challenges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expectations of legitimacy. Studies on the topic have tended to focus on universit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hile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perhaps due to their status as latecomers to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wo school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a prestigious public Chinese university. Based on document and interview analys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schools advoc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but for different reasons.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one school continues to conform to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eanwhile, the other is competing in the task environment while also adhering to the university’s and the state’s norms, beliefs,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that Chinese policymakers allow proactive schools willing to further their positioning in national and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to have more autonomy and leeway in developing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对重点大学在校生高中教育经历的调查,把握90年代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概况。由于答卷人已是重点大学的学生,章所能反映的仅是全国各地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及其一部分在校生的基本状况。内容主要包括毕业高中的学校类型、高中时的学费支付情况、学校外教育手段利用情况、毕业高中的学生资助情况以及报考大学时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