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根据计量点时溶液中各有关组分的平衡浓度关系,按着能斯特-彼德斯(Nernst-Peters)方程式推导出氧化还原滴定的计量点电位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运用基本单元这一概念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可使计算简单明了,减少运算步骤.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分析化学教材在络合滴定一章中有副反应系数的教学内容。若在酸碱滴定教学中也引入副反应系数,就能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使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都按同一体系处理复杂溶液的平衡问题。在引入副反应系数时,根据教学需要,首先要讨论离解常数、形成常数、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再引入副反应系数并导出条件形成常数。  一、一元弱酸(碱)的离解常数(K)和形成常数(KT)之间的关系。  一元弱酸,如HAc,HAcH++Ac-,Ka=〔H+〕〔Ac-〕〔HAc〕,Ka为HAc的离解常数。Ac-+H+HAc KaT=〔HAc〕…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电极电势的产生、测量及计算,讨论了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提出了复杂晶体化学键的介电理论方法,计算了一些非线性晶体的二阶极化系数dij。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符合很好,同时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复杂晶体,还提供了材料设计的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教材中只简单介绍了化合价升降的配平方法和步骤,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仍难以运用。现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对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在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时,应按数目多的一方化合价变化总数开始入手配平  例: NH3+O2NO+H2OO2为双原子分子,按O2化合价变化。  NH3: N-3N+2  升5价O2: O022O-2  降4价…  相似文献   

7.
一)概 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表达一完整的化学反应和进行化学计算所必须的。因为只有配平的化学反应式才能严格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和质的依从关系,以此作为化学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法有多种。由于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最为复杂和困难,所以目前在国内的中学和高校的化学教科书中对此都设专节讲授。在这些教科书中所教授的方法主要归结为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这两种传统的方法,它们都涉及元素氧化数变化的确定或氧化还原剂电子得失数的确定。在研究和比较了上述有关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变系数分数阶反应-扩散方程,将一阶的时间偏导数和二阶的空间偏导数分别用Caputo分数阶导数和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导数替换,利用L1算法和G算法对方程的变系数分数阶导数进行适当的离散,给出了该方程的一种计算有效的隐式差分格式,并证明了这个差分格式是无条件稳定和无条件收敛的,且具有o(τ+h)收敛阶.最后用数值例子说明差分格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含铬废水的处理及微量铬的测定.用硫酸亚铁铵作还原剂将Cr(VI)还原为Cr(III),利用共陈淀原理,可以基本除去Cr(III).此方法适用于含Cr(VI)废水的处理.体系中微量铬用增敏碘量法测定,增敏倍数是 9.Cr(III)的测定方法是用过量高碘酸盐氧化,钼酸盐掩蔽未反应的高碘酸盐,最后以碘量法滴定产生的碘酸盐.Cr(VI)在用饱和亚硫酸钠预先还原为Cr(III)后,也可用该方法测定.当铬含量小于 340μg时,其平均回收率是 99.7%.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银-锑合金镀层和镀液中锑含量的分析方法。镀液中锑含量的分析采用溴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仪器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镀层中锑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具有准确和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材中一般使用氧化铜氧化乙醇得到乙醛,但条件是加热。FeCl3则是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它与Fe2 之间的转换更是中学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展现典型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性质。能不能用氯化铁氧化乙醇呢?事实证明氯化铁与乙醇的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2.
解决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性知识为本文的首要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氧化还原"这一教学内容为中心,分别从得失氧、化合价的改变以及微观中电子的转移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将以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式的整合性教学方式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分析化学教材在酸碱滴定一章中.采用的是以质子条件为基础导出的计算酸碱溶液pH值的公式,基本上是一种溶液一个公式.学员们普遍感到这一章公式多、计算复杂、公式系统性不强、难记.为了使教学中所采用的公式计算结果准确、公式形式简单、计算简便、易于学习和记忆,我们对计算溶液pH值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其基本方法是以质子条件为基础.把复杂溶液体系分解成几个简单体系考虑.分别算出单个体系的酸碱度,然后按一定的加合公式进行计算,最后求出整个体系的酸(碱)溶液的pH值.该法具有公式少、系统性强、容易记忆的特点.一般教学中涉及到溶液pH值的计算.几乎都可用下列公式算出:  相似文献   

14.
对近6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卷中氧化还原反应试题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考查分值、考查内容、考查题型、命题趋势,并提出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试题复习备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发现,通常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不够深刻,不易区分化学反应类型,不易找到反应类型之间的正确关系,为使学习者对氧化—还原反应有较全面的认识,现将一些相关概念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6.
条件电位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必须搞清它的函义并准确地加以运用.全国高等师专《分析化学》(第二版)在该章所举例题,与条件电位定义不符,易引起学习者对概念混淆.p235页例题,在1.0mol·L~(-1)的H_2SO_4介质中,以0.1000mol·L~(-1)的Ce(SO_4)_2标准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FeSO_4溶液.p236页所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生生活中对亚硝酸钠的了解设置教学情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亚硝酸钠,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进而反思、总结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从化学走向应用,最终逐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繁杂的pH值计算,只需知道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常数就可很快绘制出酸碱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铂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裸铂电极和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甘氨酸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的甘氨酸会减弱多巴胺的给电子能力,抑制其发生氧化,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氧化还原电流明显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差稍有增大.石墨烯修饰铂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是验证或得出氢气可燃性和还原性的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和被氧化、被还原的基础实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靠性,对原实验操作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