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4,(16):34-38
国家形象的研究一直是政治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形象理论与媒介化社会中的影像出发,从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与社会心理认知的角度梳理了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流派和认知维度,并对中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国家形象进行分析,力求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及其理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值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由院长刘继南教授担任总主编的国际关系学书系。书系作者既有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 ,也有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整个书系包括专著、译著、教材、文集四大门类 2 0余种 ,其中不少图书是站在学科最前沿的开创性力作 ,读后令人胸襟开阔 ,心智充实 ,思想升华。刘继南教授等著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专著 ,以国际关系的独特视角填补了学科研究的空白。肖欢容博士的《地区主义 :理论的历史演进》是目前国内阐述地区主义理论最系统、最全面 ,资…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0):16-20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与国外学术界对于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的成果,研究发现国内对领导人形象的主流研究是经由媒介文本的内容分析对领导人形象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外媒体对国家领导人形象报道特征和新闻框架,对国家领导人有倾向性的的个性形象建构。比较而言,而国外相关文献结合多学科理论基础,注重政治领导人形象测量的指标体系建构、传播效果和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而目前国内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和研究方法滞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功能价值和建构途径进行阐释;以国庆60周年报道为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国家形象概念操作化为政治、人权、民族等9个维度的指标,测量外媒新闻报道倾向,评价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成效,试图得出各维度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各维度间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从战略传播角度提出建构和传播积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同际新闻界》等协办的首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大型的政治传播研究专题学术论坛。在主题发言部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生洛作了题为《国际关系学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的发言,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形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龙与鹰——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美丽的帝国主义》、《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辉 《现代传播》2006,(2):113-117
国家形象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公共研究的一个交叉性领域,其所需要的学科基础极为丰富。上个世纪90代中期,中国传媒大学设立“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硕士专业方向后,就一直保持着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于1998年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2002年,刘继南教授等著述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一书出版,这成为本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之后,中国传媒大学将“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设立为“211工程”建设重点课题。本专题是该研究部分成果,文章在一定意义上展现了目前国内国家形象研究的一些前沿思路。本刊特推出本专题,以飨读者。本课题组负责人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授刘继南,参加者有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何辉以及郝士恒、马鑫、张乐、唐爱慧、夏炎、郑卓君、马静等。  相似文献   

7.
图书速递     
锫一辑◆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l引际关系的.衍{口角◆眺望珍珠港蔓-臼从鲁作走j勺战争的肼电遗一见◆21世纪第一场战争一圳盱恐怖与眨思怖斗争◆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通◆20世纪国际组织◆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世界±{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传媒的历史与分析一太舡媒介卉¨譬走◆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第二辑◆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国际关系与文化间交流◆国际芙系与语言文化◆国际关系与地域文化◆跨文化交流与研究4h㈣的文化和传播◆影响力互动……{T闻、广鲁、政活与太攻谍介◆跨越:£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媒介论争一l、,…  相似文献   

8.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习近平排队买包子"相关传播活动是政府形象传播的一次全新尝试。基于此,从传播流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事件引发的信息传播活动为例,分析其信息流和影响流走向,探寻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0.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在全媒体整合传播背景下,结合跨文化与跨语境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及国际关系、外交政治等理论,综合运用个案研究、质化研究等方法,剖析其在全媒体整合传播下打造中国文化软外交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两方面的表现。其深层“可视化”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凭借优良品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发展的准确解读,在品牌构建、国家传播、文化表达、全媒体营销等多领域的开拓式探索,为中国纪录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铁云  张昆 《编辑之友》2021,(11):63-69
人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物,还是一种拥有欲望、情感和信仰的非理性存在物.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国家形象在根本处隶属于认识论范畴,在这一过程中并非只有理念立场、经验知识及媒介技术的参与,处于潜隐状态的非理性因素也时刻共在并作用其间.然而,既往关涉国家形象的学术生产,却大抵是沿着"理性人"的先验逻辑展开的,相对疏忽了人性和文化结构中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在国家形象生成中的介入,抑或注意到诉诸情感和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对国际议题的表达,但此种注意多停留于经验主义路径,超越实用主义和行政范式的理论思考则较为少见.基于此,文章回归理论视野,从非理性主义哲学和国际关系的学科知识出发,讨论国家形象生成中的非理性面向及其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3.
后奥运时代,媒体运行在中国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推行存在理念方面的障碍,媒体运行的本质属性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媒体运行的发展缺少理论观照。本文从整合营销传播IMC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媒体运行服务的理念、策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媒体运行从性质上应该归属于整合营销传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体运行,实质上是以市场推广、形象塑造、品牌建构为目的的一种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体系,媒体运行应该从数据共享、口碑控制、组织沟通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是反映作为国际关系主体的特定国家总体状况的信息经过复杂与多样的信息传播过程而在国际公众中形成对该国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形象的战略地位凸现,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被提到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形象建设和国际传播的研究中,一个惯常的思维是从国力较量的角度出发,把国家等同于政府,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默认为是政府的行为,忽略了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和国际传播体系的复杂性。本文对美国主流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分析,认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体有三个,即政府、资本和公共力量,以此作为理论框架方可对一个国家的国际  相似文献   

16.
《变形金刚2》作为一部今年暑假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赢得了广大国内观众的追捧,然而该片背后隐含着美军对自身的种种公关宣传。本文从该片的情节、画面、场景等内容出发,以传播学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个视角为依据,结合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知识,尝试分析影片中美国军方所采用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传播──一个新课题的凸现支庭荣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首先是一个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中国在国外公众心目中和媒体传播中究竟以怎样的面貌出现?这就涉及到一个新课题──国家形...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是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中国学人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成为世界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视角描述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热点、中心议题和理论转向,追踪国际传播的中国式建构的学术轨迹,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寻找现实与理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处在一个由硬传播向软传播过渡的时代,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软传播的理论应用,来探讨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我们认为:软传播将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构国家形象的目的是承担在国际上从正面或侧面的宣传中国的正确形象,与此同时展现了中国当下的实力以及发展水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众传媒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进而也是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而电影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国产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国家形象"的媒介方式,同时也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