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晚报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抓紧新闻真实性这条“生命线”,践行“三贴近”,提升报纸的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才能够增强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许厚今 《新闻世界》2004,(12):38-39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新闻“贴近性”思想,深刻而具体。学习实践江泽民新闻“贴近性”思想,对于当前遵循“三贴近”要求,进一步密切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原则是我党当前提出的思想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和报道的原则和要求。“三贴近”既是我党工作路线和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体现,也是我党新闻观的反映,具有新闻理论意义和价值。“三贴近”对新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三贴近”的内涵和意义李长春说,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2001年11月9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大会上说,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我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深刻地认识到了“深入” 的重要性。只有“深入”,才能了解到群众中蕴藏的闪光的东西、动人的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6.
新闻科学,既有基础理论的“学”,又有应用理论、操作方法的”术”。本文拟就新闻写作的贴近术谈点看法。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时下,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了新闻写作和读者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原则,又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贴近,受众才能关心;只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讲话中,号召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宝贵经验、丰富知识、生动语言,努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回顾几年来坚持组织编采人员到基层蹲点、锻炼、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只有到群众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自觉地、满腔热忱地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讲话中,号召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宝贵经验、丰富知识、生动语言,努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回顾几年来坚持组织编采人员到基层蹲点、锻炼、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只有到群众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自觉地、满腔热忱地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  相似文献   

9.
“三贴近”原则,不仅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遵循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做好新闻评论工作必须把握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法。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旗帜,它的取材、选题始终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10.
孙柏文  韩英 《记者摇篮》2004,(10):62-62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3年3月28日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指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多报道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4月3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他又说,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中央政治局就某个新闻报道问题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且作出决定,这是很少有的,足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同志就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3.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道理素为新闻人耳熟能详:没有亲临现场采访的新闻或者采访不到位、不深入的新闻十有八九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差不多就是个张贴着“本报讯”标签的部门工作材料。换言之,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备真实性、权威性和一定的可读性,就需要记者贴近新闻源,找到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沟通,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报纸新闻工作“三贴近”,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要让编辑记者真正做到“三贴近”,光靠热情和一般号召不行,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强,工作就会缺乏稳定性。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让“三贴近”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是保证“三贴近”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闻科学,既有基础理论的“学”,又有应用理论、操作方法的“术”。本文拟就新闻写作(包括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下同)的贴近术谈点看法。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为新闻写作和受众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原则,又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贴近…  相似文献   

16.
“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更是新闻记者炼就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和能力过硬的必要手段。作者从多年记者生涯中深刻感悟到,只有坚持“走转改”,在“走转改”中炼就“三过硬”,才能在新闻实践中凭借一双“慧眼”,抓住新闻本质,保持新闻采编活力,写出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俱佳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王尤起 《军事记者》2004,(11):58-5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喉舌”使命,是党的新闻从业毕生躬身践行的历史课题。作为军队的新闻工作,当然要在实践“三贴近”中牢固确立前列意识,勇当急先锋,做出好表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军队新闻工作积极实践“三贴近”,不可忽视基层(师以下部队)新闻骨干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9.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20.
张含丹 《新闻窗》2006,(3):62-62
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贴近”,这十二个字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