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们在上公开课之前,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前谈话。这个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我以为良好而有效的课前谈话应该具有三个特点:一要巧,二要诚,三要尽可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有一次听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讲课,那天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刚从飞机场出来就马不停蹄地走进教室,一路风尘仆仆。学生们发现老师的衬衫后背都湿了,说老师一路很辛苦。于是华老师就很自然地聊了一些旅途感受,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张玉成 《辽宁教育》2010,(11):47-48
所谓课前谈话,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让上课教师很好地了解了班级的学生情况,而且还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课前谈话的策略有很多,有的用丰富的情感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有的用幽默的语言融洽师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前谈话,就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了解学生基础、活跃课堂气氛等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以下是笔者在听课及自己上课时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课前谈话是外出借班上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即兴谈话,用来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执教者的知识储备、语言特色和教育理念。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听到了许多精彩、风趣、有效的课前谈话。其中有三位执教教师都采用了“猜一猜”的方式进行课前谈话,笔者对他们的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归类与比较,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导课艺术--课前谈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平  邢瑾 《天津教育》2003,(10):34-35
所谓课前谈话,是指教师利用讲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形式多样,可采用聊天、讲故事、谈家常、猜谜语等多种方式;二是内容广泛,可涉及天文地理、家庭琐事、生活趣闻诸方面;三是指向明确,所有谈话均着眼于提高当堂课的教学效率,为新课教学作准备。在课前谈话中,由于师生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谈话的方式又不拘一格,所以教师的一问一答、一言一行,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前谈话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石平  邢瑾 《辽宁教育》2003,(10):53-54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最短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课前谈话正是促进最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手段。所谓课前谈话,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形式多样,可采用聊天、讲故事、谈家常、猜谜语等多种方式;二是内容广泛,可涉及天文地理、家庭琐事、生活趣闻诸方面;三是指向明确,所有谈话均着眼于提高当堂课的教学效率,为新课教学作准备。在课堂谈话中,由于师生双方均处于一…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们看见过葫芦吗?葫芦结在什么上面?(教师出示葫芦、藤,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藤是植物的茎,有的藤会附着东西向上爬,有的藤会沿着地面向前伸。  〔点评:课前谈话,是引入课文讲读的一种方法。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葫芦和藤的实物,直观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各自小声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师: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海波 《小学语文》2007,(3):16-18
一、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与电视机里的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结合实际,体现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中讨论案例,课后思考案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整个过程或者说教学的整个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课前备课;第二,授课;第三,课后反思。这是很基本的环节,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做的。在教育领域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要完成一节有质量的课必须具备这些环节。对于教育工作者或者教师组成的共同体来说,有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自50年代初,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同其他理科一样,学习苏联的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课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方面。以传授新知识的综合课而论,基本上采用五个环节和三种教法。课的五个环节(或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家庭作业和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和讲授,总结概括和巩固提问及布置家庭作业。三种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实验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三段六步"教学法中,"三段"是指每节课教学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六步"是指课堂教学中"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六个基本环节。合作探究是"三段六步"教学法的有效载体,也是"三段六步"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要深刻理解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质,切实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精心选择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预设,课中要随时调查,课后要及时检测,掌握动态学情,切实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课常结构的优化,就是使课堂教学诸环节相互作用,让学生多“动”起来 一、复习铺垫有牵动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有课前复习,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复习产生的铺垫作用,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现。但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教师用力去引导、牵动学生,这方面,教师要用短  相似文献   

14.
讲读课例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说来,每个训练组安排2~3篇讲读课例,讲读课例体现着训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要凭借课例教给学生有关的读写知识与方法,使之逐步养成“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一、模式的构建说明讲读课例教学模式,是针对一篇讲读课例的教学全程而构建的。这种教学模式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预习课文→理解内容→研究表达→对应练习。讲读课例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两个环节。这四个教学环节的侧重点,可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构建这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课前谈话,并不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前是否谈话、谈话水平的高低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成败。君不见,很多专家的公开课上,都非常注重课前谈话,一是为了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三是为了对上课内容做适当的铺垫。无论如何,课前谈话就像开路先锋,为一节课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实在功不可没。那么,要怎样进行谈话,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现从谈话的趣味性、挑逗性和铺垫性三方面对谈话技巧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教师才能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同,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在谈话前,教师就应当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教师与学生的谈话目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明了。即让学生了解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或使其明白他不知晓的事情、事理。(2…  相似文献   

17.
<正>1.体育课的环节要灵活一般体育课由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1.1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就是要求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精心布置好场地器材,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渡方法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1.2准备部分要新颖。教师要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前学习"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微课"是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基于生活实际、学生认知和教学内容设计好"微课",让"微课"具有情境性、体验性与导学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备课时,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外,还应注意“三点”:一要明确每课的活动目标;二要体现学科特点;三是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环节恰当、意图明确。本文提供了两课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范例,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备课方略。  相似文献   

20.
按照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一要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本”;二要吃透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两三分钟和学生作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这是做到“目中有人”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作课前预热。成功的课前预热,可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促进师生了解,融洽师生关系;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为新课的进行作些必要的铺垫。有效的课前预热主要有这几种形式:一、谈话谈话是教师和学生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如果使用得当,三言两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著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