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车长心语】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地域辽阔,纬度较高,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又长又冷。只有南部靠海的地方,冬季短一些。东北地区有位居中国最北端———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的黑龙江漠河;在全国所有的省中,只有一个省与其所辖城市同名,这就是吉林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的辽宁地方史研究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辽宁地方史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辽宁地方史的研究证明了辽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辽宁地方史研究始终体现民族特点;辽宁地方史研究始终凸显地域特点;辽宁的地方史研究始终与东北地区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辽宁地方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辽宁地方史研究凸显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燕初探     
前燕政权由鲜卑贵族慕容廆父子所创建,起初活动在今辽宁西部,不久迅速强大,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强国。因此,前燕政权不但在中国通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同时也是研究辽宁地方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前燕慕容部,是东胡后裔鲜卑族的一支,原居鲜卑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哲盟科右中旗西边)。曹魏初年,莫护跋“率其诸部落入居辽西。”景初二年(元238年),莫  相似文献   

4.
提起“辽河平原”,就自然令人联想到富饶,肥沃等词汇。而辽宁,这个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则以它宽广包容的心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提起“辽河平原”,就自然令人联想到富饶、肥沃等词汇。而辽宁,这个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则以它宽广包容的心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着这片美丽的土地。辽宁因祝福辽河流域永久安宁而得名。它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是我国的钢、煤、和化工基地。位于辽宁省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辽西走廊”, 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早在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篇章上,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辽宁得以历代承袭,也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辽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辽宁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沈阳和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在本刊的2004年第5期P57-59, 已对这两个城市和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几所院校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因此,在这里我们对介绍过的院校只作简要的勾勒,还请大家翻阅以前的杂志以获得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材料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考察东北;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二、知识体系(一)历史学科1.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开发先秦时期,东北地区分布着肃慎、浍貊和东胡族。秦朝时期,秦始皇在今辽宁东部、南部地区设置了辽东、辽西郡。东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国版图并得以大规模开发是在唐朝。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族的先民先秦时期称为肃慎、汉时称挹娄、北…  相似文献   

7.
地域特点 “你问我来自何方,我来自松花江,江旁有大豆和高粱,遍地都是煤矿”,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告诉我们东北地区资源之丰富。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个省份,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林资源,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域资源。  相似文献   

8.
迈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你会来到辽宁一个叫绥中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家乡。绥中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五湖四海”之一的渤海湾里。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港湾,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  相似文献   

9.
提到辽宁乃至东北最为重要的两座城市.非沈阳和大连莫属!这两座城市虽风格迥异。却又交相辉映.虽彼此竞争激烈。却又难分伯伸。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联袂“领衔”着辽宁乃至东北经济振兴的宏伟大业。沈阳。贵为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辽宁的“杂巴地儿”文化是近代辽宁地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最广大底层百姓市井生活的文化价值取向。近代辽宁地区的“杂巴地儿”汇聚了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的各色人等,成为这些人安身立命之所,也为辽宁地区的民间艺术提供养分。除此之外一些封建糟粕和民间陋俗也夹杂其中,成为近代辽宁“杂巴地儿”文化的负极。本文从近代辽宁“杂巴地儿”文化入手,着眼于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尝试性对近代辽宁“杂巴地儿”文化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近代东北社会生活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1910年的铁岭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文化传播重镇,在启迪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强健的体魄以及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方面发挥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F0003
辽宁科技学院坐落于“中国药都(本溪)”。学校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立足本溪,服务行业,以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员培训等实际问题为目标,努力搭建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侵华时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陆军部队总称。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原沙俄租借地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关东州位于辽宁,相当于现在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即现在的大连市南部,包括大连、旅顺、金州。日本驻扎在这一带的军队是所谓的“清国驻屯军”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所辖部队从此即称“关东军”。…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08,(4):11-11
今年有129名中国中高级官员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办的两个俗称为中国“市长班”和“高官班”的硕士课程,是历来学员最多的。据报道,今年参加俗称“市长班”的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的有46人,而参加俗称“高官班”的公共管理硕士课程的学员则有83人。他们主要来自中国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以及辽宁、重庆、四川、湖北、福建、广西、河北等地方组织部。两个课程均为期一年。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有辽宁地区,在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枢纽作用,燕国将华夏文化直接传播到了辽宁及其以外地区,秦汉统一王朝对东北地区实行了郡县,王国,部落三种相辅相成的政治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辽宁等地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丹国是辽朝初年平灭海东盛国渤海后,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政权。辽朝之所以在立国不久就另外建立了这个“国中之国”,是由契丹传统的国家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东丹国建立之初,具有相对独立的属国性质,南迁辽阳后,则渐次变成了辽朝的二级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7.
李喜平主编的《辽宁教育史》是中华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大课题,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共计10章,内容丰富,论述深刻,结构合理,体例完备,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开创之作。该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辽宁教育放在全国教育的背景下,以史实为依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辽宁自“查海文化”、“红山文化”的古文明时期起至新中国成立止七千多年间教育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并且注意教育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影响,做到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教育行政、教育内容、教育人物兼顾,史料翔…  相似文献   

18.
一所东北地区的乡镇初中,却吸引了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包括许多城市孩子在内的学生来校就读,这所学校魅力何在?当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向我们热诚地推荐这所学校时,有四个字打动了我们:“细节管理”。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政权的龙兴之地,其教育结构有别于中原地区.清末,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动荡的政局使清政府无力维系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东北地区教育发展也被卷入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洪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代教育资料及东北地方史志文献,阐释了清末东北双语教学兴起背景、双语教学机构发展概况及双语教学对东北近代化的影响,探讨近代地方社会双语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日满时期"东北地区的奴化教育看日本的侵略野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地区相继沦陷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持续了长达 14年之久 ,东北地区的人民遭奴役 ,资源被掠夺。为了稳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他们勾结一些汉满的民族败类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并积极在东北地区实施奴化教育 ,充分暴露了其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