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幼儿因为认知、经验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发生过失行为的时刻可称为关键时刻,家长处理得当与否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幼儿的过失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呢?一、要区分过错和过失行为过错和过失两者有实质的区别:前者是指人为地、故意做出错误的或者有害他人的事情,而后者则是指不留意间、不当心时无意识地产生的错误行为。作为家长应当正确区分其不同性质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分寸地实施教育。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孩子的过错与过失,责罚失当,将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扼…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有意识的、必然的行为;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无意的、偶然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区别对待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行为过…  相似文献   

3.
区别对待幼儿的不同行为过失周淑华幼儿的行为过失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等活动中出现的违反正确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各种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的现象,只要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幼儿能从过失中逐步认识正确,慢慢地形...  相似文献   

4.
林娜燕 《成才之路》2013,(14):32-33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过去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然而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行为问题将对其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及阻碍其自身发展。所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问题,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单昭娜 《新疆教育》2012,(17):110-110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论矫正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作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家女儿瑶瑶现在即将进入中班,可是我发现从来不撒谎的她最近总是撒谎。对此,我该怎么办呢?(瑶瑶妈妈)A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把儿童的撒谎行为大致分为两种: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过失撒谎是指孩子没有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比如有幼儿说:我家有那么大一架飞机我有只小白兔(其实,他的小白兔是书包上的小白兔图案)等。对这样的过失撒谎,家长不必在意和担心。随着孩子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格。  相似文献   

8.
吉亚玲 《早期教育》2002,(17):39-39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我们将其运用到幼儿惜物感的培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宋瑛 《甘肃教育》2005,(1):30-30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幼儿主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幼儿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确定的。一、丰富的游戏材料,促使幼儿多元化思维拓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突飞猛进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不再让孩子枯燥地跟着老师说一说、做一做,而是引导孩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及行为问题也称心理及行为偏异或偏常。主要发生于儿童期,常表现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或不恰当行为。虽然这些问题多为暂时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幼儿的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成年后的心理缺陷和适应不良,甚至影响家庭的幸福、集体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国内外调查表明,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在其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且种类多、分布不均。1998年11月,本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相似文献   

12.
凡是孩子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自制力差等而造成的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称为“过失行为”。幼儿的过失行为往往没有预谋或不良动机,所以又称“无意过失”。无意过失后果虽不严重,但会造成他人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首先,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无意过失行为。孩子的过失行为常令家长烦恼和气愤。一个人在恼怒中情绪容易激动,处理事情就会有失偏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对孩子的过失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冬天到了,孩子怕金鱼在冰凉的水里冻坏身体,就兴致勃勃地把金鱼缸搬到外面去晒太阳,由于人小用力不当,玻璃缸摔坏了。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揍一顿,显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3.
玩具是幼儿的亲密朋友,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它是幼儿认识周围生活的工具,是发展幼儿智力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正如鲁讯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幼儿家长们为了满足幼儿需要,购买或自制了多种多样的玩具,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随着幼儿家中玩具不断丰富,许多幼儿自发地将家中玩具带入幼儿园,由此引发出许多值得我们幼儿工作者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幼儿为什么会将家中玩具带入幼儿园?家中玩具被带入幼儿园  相似文献   

14.
幼儿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生活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是一种体现幼儿个性特征的综合能力 ,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目前儿童 ,特别是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人、缺乏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等弱点。因此 ,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此 ,笔者将培养目标概括为 :有自信心与主动性 ;有与人交往、合作的愿望和行为 ;能关心他人和集体 ,学会谦…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人身损害的类型《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的"人身伤害",是指儿童的生命、身体、健康受到不法侵害后,造成的致伤、致残、致死等后果以及其他损害。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在教育机构的学习、生活期间所受到的人身损害的情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形:一、因教育机构的过失所造成的幼儿人身伤害案例1:某幼儿园的幼儿在园内午休时,室内屋顶突然坍塌,5岁的小明当场死亡,另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期出现的种种偏异行为会自行消失。但是,这并不是说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不重要,因为这些行为阻碍着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及时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就好比是清除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有各种行为问题的幼儿通常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例如,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过分胆怯(退缩、沉默不言、动辄哭泣等),对批评过分敏感或冷漠,攻击性行为过多(威吓其他幼儿、经常争吵斗殴、行为粗暴、有破坏性等),在各种竞赛中屡遭挫折,对任何事缺乏兴趣和动机,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抑郁,病态说谎,人际关系差,清洁成癖,在家庭生活中过分依赖成人或过分霸道,在家庭与幼儿园中的行为截然相反等等。教师和家长比任何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注意和观察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些行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过失” ,就是指我们所见到的幼儿犯错误或“闯祸”现象。常见的“过失”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如 :跟小朋友打架动手打人 ,抢别人的玩具 ,摔坏玩具 ,私拿别人东西 ,说谎 ,损坏家中的东西等。这些“过失”并不大 ,也不算严重 ,但如果成人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在幼儿出错时不加以正确引导 ,反而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因小失大” ,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 ,怎样对待幼儿的“过失”呢?首先 ,了解幼儿心理年龄特点 ,避免横加指责。幼儿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 ;而且…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结合本园实践,笔者就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设计与投放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20.
袁萍 《甘肃教育》2002,(12):12-12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行为和个性也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就要在幼儿各种极其平凡的活动中为他们创造敢想、敢做的条件和机会,并要极力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带有想象和夸张的创造性行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