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是近代伴随着奥运会进行的4年1次的体育科学界的盛会。′92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于1992年7月15日~18日在西班牙马拉加市召开。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489篇论文被录取,参会者800多人,历时4天。1 论文这次奥科会论文集共刊登了423篇论文摘要,分布在20个学科中。下面把′92奥科会组委会对各学科(或专题)的介绍翻译如下,从中可以看出这次奥科会论文涉及的范围和概况。1.1 体育管理和经济运动进入了许多公司和企事业的劳动活动和工业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俱乐部和运动机构的管理日渐职业化和变得严密,为了评定它们与其它社会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及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当今体育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际奥委会在全球大力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并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方式,以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为手段,以奥林匹克博物馆为载体,以各国奥委会为基础,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为课题。对在我国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建设新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成立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利用南京青奥会契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体育(中国体育)与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理学这门新兴的应用学科,随着现代体育科学、心理学以及相临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就宏观研究趋势、新的研究领域、前沿研究问题等略述于后,供参考。一、宏观研究趋势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受制约于体育科学、运动实践以及相临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不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发展,根据1986-1989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以及第24届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发表的运动心理学方面  相似文献   

4.
2008年奥科会主题鲜明,内容广泛,其办会模式新颖,实践效果良好,学术形式多样,会议规模较大,办会档次很高.此次奥科会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走向,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型办会模式,注重培养国际学术活动管理的业务骨干,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于1961年,它是进行奥林匹克研究和教育的机构。41年来,数万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在此学习,把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传遍全球。 一.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产生 第一个认识到应该创立一个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人是顾拜旦,他指出:体育在古希腊时代就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并构成了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支柱,现代体育如果与教育融为一体将取得更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建立一所国际文化研究中心是十分必要的。顾拜旦的这一设想得到了希腊国际奥委会委员约翰·凯特塞斯和德国教授卡尔·迪姆的支持。 …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学》2004,24(3):26-26
中国体育科学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第七届奥委会世界体育科学大会。本届大会是由国际奥委会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办的,共有420名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2004年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名誉主席Gianna Angelopoulos-Daskalaki、国际奥委会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Arne Ljungqvist、希腊健康部部长、希腊总理代表出席了开幕  相似文献   

7.
1984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于7月19-26日在美国的俄勒冈州尤金市举行。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体育科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了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学院院长曲绵域教授为团长的中国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代表团一行10人,首次参加了大会。这届报告会论文1400篇。是一次内容丰富多采、学科广泛的体育科学盛会。报告会按自然科学、神经特性科学、社会文化科学和综合性科学四大类进行,其中,自然科学包括运动生物力学、人体形态学、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等;神经特性科学包括人体机能学习、人体机能发展、运动心理学等;社会文化科学包括体育史、体育教育学、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等;综合性科学包括运动中的积极进  相似文献   

8.
国际启发计划作为伦敦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载体,真正实现了通过体育启发和教育青少年的本质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解读了伦敦奥林匹克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梳理国际启发计划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通过对2012伦敦国际启发计划和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定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奥运会后把奥林匹克教育继续坚持下去,是奥林匹克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这是当前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对每个被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家(地区)奥委会来说,都是一项《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任务。从广义和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来看,都是一种社会教育,而且在我国已经开展。1993年我国出版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课堂教育和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受到资料来源、外语水平和体育社会科学知识欠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9日,作为首都体育学院5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的国际体育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一起,以“体育运动:教育、健康与超越”为主题,进行了有关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医学方向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6,(2):7-12
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源自古希腊的身体教育传统,在顾拜旦等现代奥运先驱的推动下得以普遍化和拓展,其宗旨是通过体育活动促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社会品质和道德价值观念。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等多元主体构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全球推动力,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从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实施超越学校范畴,涵盖知识、技能、体验的整合式教学策略,并能够对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加以及时、科学、有效的评估是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目标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交流学校体育科研成果,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研究决定于 2001年 1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科学大会的主题是“体育与健康”。科学大会由学校体育研究会具体承办。   本届科学大会的征文对象是: 面向广大科研人员,教育、体育、卫生专业理论工作者,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校医等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   本届科学大会的征文范围是:   凡属学校体育 (含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 )领域的科研论文,并…  相似文献   

13.
李跃  李铁  桂文亮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10-12,16
研究的奥林匹克教育的新趋向是指新世纪以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组织在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所关注的方向及变化,这些关注点及实施计划成为近期奥林匹克教育的新趋向:1)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2)注重利用新传媒交流手段与青少年的沟通;3)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权益;4)倡导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新趋势的分析与总结,能够丰富、完善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内涵,并能为南京青奥会教育行动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姚蕾 《体育科学》2004,24(12):68-73
借助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了中国城市的学校体育教育状况,主要从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学校体育资源、体育教育平等、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奥运知识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为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的状况调查提供信息,并从中了解我国的学校体育状况,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和差距。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加强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孟光  王晔 《冰雪运动》2008,30(2):80-82
以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加强新时期北方高校课外体育活有效途径建议方案,目的在于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挖掘具有北方特色的、丰富新颖、轻松愉悦的冬季课外体育活动,尤其要注意开发冰雪运动教育,使学生对冬季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在2011—2020年收录的79 758篇体育科学研究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等方法,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2个维度探析体育科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特征。结果显示:体育科学的知识吸收主要来自健康、护理、医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康复学等期刊类群,逐步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模式;在相应的时间段内,体育科学知识扩散广度随时间呈对数增长趋势,体育科学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扩散的强度呈幂率分布特征,体育科学知识扩散速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趋势;骨科学、外科学、康复学、生理学等15个学科为体育科学知识扩散核心学科;跨学科知识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系统工程学、运动神经科学、体育健康与环境、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育教学、儿童体育和老年运动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赋予奥林匹克理想以新的意义,早在1981年巴登巴登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之前,德国国家奥委会就提出要建立一个国家奥林匹克学院性质的独立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目的在于推进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一般的竞技运动、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1988年,根据德国国家奥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各运动协会和体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为了检阅世界体育科研水平,交流体育科研成果,讨论体育科研的发展,国际奥委会于1989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这次会议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运动医学委员会、美国奥委会承办。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Through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及雅典、都灵、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和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专家出席了会议。受中国奥委会指派,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会议简况会议由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主持。他在开幕式的致辞中阐述了教育和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体育与教育,这几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基础。体育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应该…  相似文献   

20.
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及其组织概况顾拜旦先生在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之初,就敏锐地认识到奥林匹克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他首先发出号召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奥林匹克和体育博物馆,使几千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留给人类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发挥其教育青年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国际奥委会于1915年在洛桑总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其物品基本上是顾拜旦收藏的奥运会初创时的文件、资料、邮票、体育活动用具等。1923年挪威建立了霍尔曼-科伦滑雪博物馆,收藏有2500年以前的滑雪板和滑雪用具,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