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遵循情感逻辑变异化的语言,是作者和读者去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以其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的言语形式往往反语法之"常",但它深层含义却合自然之"道",表意之"道",审美之"道"。它与普通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言语形式和功能。它以变异给人以陌生感和新颖感。艺术语言的表意得到无限的延伸,使受话人从变异中获得无尽之意。艺术语言是人们的自然语言,它打破了语体的限制,成为人们的日常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是对常规语言编码的超越和违背,产生了艺术语言的"有意味的形式"--修辞格;然而光是在"言"的藩篱下,"言不尽意",艺术语言走向了"立象以尽意"的艺术之旅."言"与"意"在艺术语言中相互影响但又自成体系地存在着,体现了艺术语言的能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协调"言""文"的有效统一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师说》一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挖掘形式的意味,在形式与意味的交融回环中,理解和习得言语智慧,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各种形式因素按照内容要素及形式美法则经词与词的反常组合搭配而具有自身特质的有机组织体系。它是在对反映对象实体的显现中,从发话主体的审美观念需要与言语艺术化表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出发,对客体的变形反映,成为具有审美感染力的一种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形式美与人的视觉感官的运动规律相适应,同时,它具有深层的意蕴。它的美的感染力是美本身所固有的形式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肌理"是当代陶艺创作的装饰技法之一,恰当运用这一艺术语言,会给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各种"肌理"形式经过陶艺家的手,借助陶艺作品呈现出来,就会更具有意味性.在陶艺创作中,"肌理"主要有人为肌理和自然肌理两种形式,运用肌理装饰手法,使陶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更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7.
陈治勇老师在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例时说:"(教师)极力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美来感受苏轼的沉醉。可似乎学生就是不觉得醉,为什么?因为我们忽视了此句的言语形式密码。"[1]这句话里,使用了一个很有意味的词——"言语形式密码"。什么是言语形式密码呢?陈老师没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离合词"的认识人们并不统一,其实,"离合词"是扩展法留给我们的难题,在扩展法的指挥棒下,词可离可合的形式阻碍了我们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的认识.事实上,离合现象并非词独有,而是词汇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词汇单位的历时态为词汇单位的离合提供了可能性,在共时平面,这种可能性在语境中得以实现.语言中的词汇单位是抽象的、概括的,以各种具体形式存在于言语中,包括凝固形式和分离形式.表面形式被分离的词汇单位是语言中的词汇单位在言语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变异形式.因此,离合词是词汇单位动态性的一种体现,而不是一种特殊的词.  相似文献   

9.
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 "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意象 ,往往以变异的言语形式呈现出来。本文深入探讨了造成艺术语言言语形式变异的外在需要和内在原因 ,强调了艺术语言意象言语形式变异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从接受的角度 ,论述了艺术语言意象欣赏过程的特殊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话语生产活动.文学作为话语,既和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不同,也和一般科学话语和日常话语相异.她常常使用象征、含蓄、含混等修辞手法,创造一个蕴涵丰富的艺术空间,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包含多种审美因素。本文着重从音韵、感受、修辞、意境几个方面论述林白"北流往事"系列小说语言的特点。论述其语言的音韵美、形式美、感觉美、修辞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往往以形象观照的审美方式对反映客体和发话主体双重肯定。艺术语言的美的本质是发话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的差异性。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为内趋力,这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就会极力地寻找某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它具有感动力和感染力。它通过有限的言语,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内容。它是个性的表现,不用陈辞乱套,不守定法,而用活法。它虽然具有辞才和辞气,但它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的审丑 ,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 ,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 ,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 ,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 ;“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 ,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 ,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丑”的表现 ,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 ,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 ,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情绪是艺术语言产生美感的实质性要素,情绪特征也正是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从汉字的创造初始到词语的动态使用再到语段的超常组合都渗透着主体的审美情绪,艺术语言是情绪化的语言。情绪与艺术语言联系的确立,是艺术语言边缘性研究的基础,必将促使艺术语言审美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