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的今天,我们深知教师才是教研的主人。在园本教研中常常以“专家”面目出现的教研人员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扮演好教研活动引领者、帮助者、推动者的角色,这一命题已迫切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在实践中,我们提倡“双线索”互动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明线是教师在前台对自身以及身边同伴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反思、  相似文献   

3.
园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幼儿园实际,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研方式。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的教师专业素质背景,我们开始探寻有自己特色的园本教研——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园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初步总结出了“沟通——冲突——共同行动”的研究模式。下面。就以“家园互动教育研究”为例,具体谈谈这种园本教研活动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社会学科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的流程是:“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时间长了之后,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时经常会觉得老套、乏味,没有兴奋点,更重要的是这种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明显的指导与深刻的促进作用,大家把组内的教研活动当作任务草草完成,组内的教研活动逐渐丧失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张惠媚 《课外阅读》2010,(11):58-58,155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的教研活动。学校是教研活动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缩点”。  相似文献   

6.
主题教研活动以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成为了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指向。因此,研究主题教研模式的高效应用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并提出应用主题教研模式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解析问题——甄选主题——课例研讨——反思改进——解析问题”的流程,形成结构化的教研活动模式。此外,还需致力于为教师提供一个全员参与、个性展示的培训平台,助推教师在专业理念、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有力抓手和主要阵地。我市教研室于几年前向全市推广“备——说——上——评”一条龙教研形式,为传统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1)直线型的运行机制往往会造成主讲教师单方独进的局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教研氛围。说课是群研的好形式,但也因缺少前馈(说课后紧接着上课)而弱化了应有的价值功能;(2)指向性不明,重“教”轻“研”。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而非理性的,就事论事,就课说课,缺乏教研的深度和力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对“备——说——上——评”的教研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反思,并经逐步补充和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肖志刚 《云南教育》2007,(6Z):42-43
笔者所在区教研室立足于教研活动本身,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本着“求是、求实、求新”的态度,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在点子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出成果,在教研模式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以课题教研为核心,每单元一次中心教研,  相似文献   

9.
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在我校已经存在并且从未间断过。它是把在新课程实践中生成的诸多新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加以提升,并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可以说“校本教研”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之源,也是教师教学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专业成长空前重要的今天,究竟应该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文化,用一种什么样的教研文化让教师沐浴其间?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在课堂,落脚点在课堂,课堂的成败决定课改的成败。事实也证明学校几乎所有的教研活动,都是在围绕课堂这个中心旋转。所以,校本教研的精髓应该是“以课(堂)为本”的教研。怎样实现“以课(堂)为本”的校本教研目标,实践证明营造“把课挂在嘴边”的校本教研文化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下水教研”逐渐成为教研人员的一种常态工作方式。正如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那样,教研员“下水教研”也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严密的计划。本文以我去南昌市铁路二小开展以校为本教研活动为例,谈谈教研员如何对校本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虚拟教研活动是应运信息时代而产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组织形式,当前迫切需要对迅速发展的“虚拟教研活动”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思和总结,深入探讨从虚拟教研活动的起源、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及特点,并由此揭示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及组织管理方式,以此指导各种“虚拟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可以明显地看到“重教轻研”的现象: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对教研活动没有引起重视、“只教不研”,或教研活动经常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县级教研室根据县域特点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要组建特聘教研员队伍,构建“点”、“线”、“片”教研网络;要落实教研评价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要促进教研均衡发展,摸索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营造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通过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研环境,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一是“尊重”。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注意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对每位教师的创新能力都满怀希望和期待,积极鼓励每个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参与”。鼓励、支持每位教师参与到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新才能。  …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源汇区教研室立足于教研活动本身,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本着“求是、求实、求新”的态度,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在点子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出成果,在教研模式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以课题教研为核心的每单元一次中心教研,每月一次联片教研,每季一次开放教研,每学期一次同课教研,每年一次手拉手教研的“五个一”教研新模式。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的“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坚持校本教研,无疑是深化课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路线,真正引领教师把学校和课堂视为自己实践和研究的场所,使之做到“静”下心来读书,“动”起身来实践,“拿”起笔来写作,真正使校本教研工作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教研活动的“主题化、系列化”,是新的课改形势下教研工作的新探索。以“主题化”进行整体调控,以“系列化”安排具体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既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有一系列的具体的跟进措施,是新课改形势下教研活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