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重视副刊,提升质量,是中国报纸资深报人金庸先生曾一语中的地说,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如果新闻过去后,副刊守不住,销路增加就会很困难.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史敏 《青年记者》2007,(6):49-50
曾经创办《明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认为,副刊是报纸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据他介绍,在香港办报,有一个信念: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有大新闻出来,报纸的销路可能会增加5万份、10万份。大新闻过去了,销路要恢复原状,这时要保住大销路的话,就要副刊做得好。有大新闻时增加的读看到副刊做得好,以后就会常买报纸,成为老读。所以说,新闻是攻,副刊是守,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茹存光 《青年记者》2012,(26):38-39
在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就是说要让读者对报纸产生持久的兴趣,就必须办好报纸副刊,报纸副刊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副刊比纯粹的新闻版面更注重视觉刺激,对美的要求更高。如果说阅读新闻版面首先看标题的话,那么,阅读副刊首先看的是版面的整体效  相似文献   

4.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5.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转眼今日,一张报纸对快节奏的现代人来  相似文献   

7.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叫做"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或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就要靠副刊.由此可见办好报纸副刊的重要性.尤其在报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报纸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抓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切实增强副刊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整张报纸的竞争力,留住八方来客.  相似文献   

8.
包丹虹 《新闻战线》2015,(7):101-102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新媒体时代,地方报纸副刊具有“异质”竞争与价值引领的优势,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区别报纸同质化最鲜明的旗帜;而它高雅的文化品位又是读者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精神家园。报界有名言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同质化已成为各级报纸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局面。而副刊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却呈现出“异质”的竞争优势。所以,办好富有个性的副刊,也就成了地方报纸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张报纸对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最关注的当然是新闻。但若静下心来看,值得耐心去品味的且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无疑还是副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办报思想,意思是"以新闻招徕读者,以副刊留住读者".无独有偶,西方报界也有"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陆应铸 《传媒观察》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新闻通讯》2013,(8):51-52
关于副刊对于报纸的意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曾是著名报人的金庸先生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但在目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凸显报纸的个性,发挥“留客”功能,副刊面临突围。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读者只对新的变动的信息感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也要求副刊强化新闻性。  相似文献   

13.
副刊在我国报刊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近现代报纸副刊较早的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时敏报的《醒狮》等。这些副刊的内容多为连载小说,间以文人随笔、市井轶事等,满足的是市民口味,属于一种消闲性读物。因而格调是通俗的,部分还可加以“庸俗”之名。即便如此,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吻合,大多数报纸副刊作为新闻版的补充,其在读者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副刊成为报纸扩大销路的重要筹码。旧中国的统治阶级实行新闻钳制政策,具有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为攻,副刊为守,这是报纸通常的战略原则.但事物在不断演变,"功"与"守"也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下,在面临金融风暴的时候,报纸副刊不可单纯地维持"守势",主动些、积极些,说不定正是"突击"的良机.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有了报纸,也就有了副刊。传统意义上的副刊,指报纸的新闻、评论、广告之外的其他版面,它是一张报纸的必要补充及重要组成部分。涉农类报纸,除了新闻、评论、广告以外,都有副刊。那么,  相似文献   

16.
李彤 《记者摇篮》2010,(3):21-22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老报人金庸曾说过,“办报纸要做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如今,纸质媒体越来越受到电视、网络甚至是手机等现代化多媒体的冲击,为了不被大量快速、迅捷的信息抛下,很多报纸不仅要把关注焦点放在新闻的竞争上,同时还要将重点放在可读性较强的副刊方面。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18.
陈杏臻 《传媒观察》2006,(12):61-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好的副刊甚至可以成为一份报纸的品牌,这就要求副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因此,如何“留客”,就成了我们积极探讨的话题。报纸副刊的“留客”,不仅仅体现在版面形式上的新潮时尚,也不仅  相似文献   

19.
陆应铸 《新闻通讯》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副刊的构架、形式也在不断地重组、刷新,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晚报、都市报,副刊版面富有创意.稿源充裕,名家荟萃,夺人眼球。种种迹象表明,报纸副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以包括《盐城晚报》在内的晚报、都市报为例,谈谈副刊文学性延展与旨趣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吕灵芝 《新闻世界》2011,(10):62-63
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而副刊则是周边的亭榭回廊。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副刊的质量直接体现整份报纸的文化品位、反映报人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办好企业报副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