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省临沧市拥有全国三分之二的佤族人口,其中多数生活在沧源佤族自治县。沧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佤族人口总数最多、比例最大的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2.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西盟佤族节庆活动就是大型的宗教活动,现为大多数佤族所认可的节日有:新米节、播种节、“崩南尼”、接新水、“穷克落”(拉木鼓日)、过大年、接新火等。佤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节日有其重要的促进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功能;增强村社联系和娱乐功能;增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满足佤族群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繁荣佤族地区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佳权 《云南教育》2014,(10):18-20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中缅边界中段,全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佤族人口占85%左右,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和佤族文化的发祥荟萃之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民族村寨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选择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为研究对象,经细致的调查,缜密的分析,试图对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建立佤族活态文化旅游村是翁丁佤族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民族,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佤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主要聚居于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本文以汉文史籍的记载为中心,来探讨历史上汉文语境中所见的佤族历史与宗教,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历史上汉文化语境中的佤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佤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云南省在校佤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佤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强迫症状、强迫、抑郁和敌对几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影响佤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大马散村佤族婚俗为例,分析了在整个婚姻仪礼的过程中,男方家在不同的时期要杀四头猪一头牛的惯习,对佤族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以及这一惯习在佤族家庭和社会网络中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佤族木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云南省西南部边境的佤族,是我国南方诸多民族中的一支古老民族,素以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著称。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他们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俗,其中“木鼓”正是这种习俗的生动表现。 佤族木鼓是—种原始的打击乐器,也是佤族人的一种古老祭器。木鼓与常见的革鼓不同,是用整段粗壮的树干凿制而成,不蒙皮。一般长为2米,直径以树干的粗壮程度从0.6—0.9米不等。凿制时先在鼓身横侧挖一条宽5厘米长约1.4米的凹槽,然后顺着槽凿下10来厘米后再逐渐把  相似文献   

9.
对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生殖崇拜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佤族是云南省独有少数民族之一,生殖崇拜对于佤族先民不仅是一种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在佤族地区,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信仰观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可以找到明显可见的遗迹,在佤族的原始宗教、原始神话、原始美术、原始舞蹈及至今日的民族习惯中随处可见生殖崇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佤族     
佤族□林仕梁整理佤族,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带。山峦重叠,平坝极少,被称为阿佤山,山区气候比较复杂,盛产经济林木。密林深处,栖息着象、虎、豹、熊、鹿...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昌首义后,部分省份发生满人流血事件,边疆各民族上层大多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心怀疑惧。云南军都督府派李根源率军西巡,处理滇西问题,途中下令保护楚雄府知府满人崇谦。崇谦的经历反应了云南军都督府民族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历程,是“五族共和”思想积极作用的表现,也是“五族共和”思想保护了部分满族官员和普通满人生命的例证。此后李根源与崇谦之子宝铎(关振生)有较深交往,并帮助他将崇谦《宦滇日记》(节录)点校公之于世。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白族名家大姓在滇西盐井区域的开发中,促进了人口、经济和文化这三大过程的整合与变化,使偏于滇西一隅的白族盐井地区民族社会进入了“略与中夏同”发展层面,为祖国西南边疆各民族的融合与国家认同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渊源,其饮食明显地体现出越南越人(京族)稻作文明的烙印。通过对居住在中国北部湾畔的京族这一海洋民族饮食的考察,发现京族饮食既具有汉族等农业民族饮食文化的共性,又不乏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其饮食受地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江三木罗"是今日佤族歌曲中的一个重要韵脚,表达一种欢快喜悦的情绪,但其含义与其产生之时相比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其产生之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透过佤族人民对"江三木罗"的传唱可以体验到佤族人民追求公平、平等、公正的那种民族性格。从对"江三木罗"含义的演变入手,探讨佤族人民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佤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于受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在许多层面透射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效地维持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共存。解析佤族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其研究也将有助于为当代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