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下语文教学重主题解读轻语言教学、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品味的现状,为学生阅读文本开了一剂良药,即从赏析重点语言、关键词句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重理论与史料而轻文本,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因此,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为何学生会"读不懂"与"误读"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重答案讲解,轻学生的原生解读.其二,重诗歌类型的共性分类,轻诗歌文本具体的个性解读.其三,重显性的意象与炼字,轻隐性复杂的情感内涵解读.并从名家的案例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诗思,打通意脉.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阅读课堂出现重内容轻语言实践、重形式轻言语逻辑、重思想轻语言积累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不能把握语言学的规律、教材解读能力不强所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文本,积累语言;就要拓展文本,实现写法迁移;就要超越文本,着力内容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为何学生会"读不懂"与"误读"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重答案讲解,轻学生的原生解读。其二,重诗歌类型的共性分类,轻诗歌文本具体的个性解读。其三,重显性的意象与炼字,轻隐性复杂的情感内涵解读。并从名家的案例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诗思,打通意脉。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都普遍存在着忽视“双基”、淡化文本、漠视学科特点和脱离学生实际而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活动、形式上的探究合作。其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设计定位上重理性质疑、重研究意识、重创新精神、重活动能力、重合作精神、重媒体演示、重跨学科联系,而普遍轻文本解读、轻深掘教材、轻基础知识、轻基本能力、轻情感体悟、轻严谨扎实、轻凝神思考、轻独立操作。在课程实施(课堂活动)中呈现弱化基础、孤立文本、虚假自主、随意探究、无效合作、盲目综合、放纵个性、无度开放、曲解对话等(参阅戴正兴《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语文教学》)。对课程  相似文献   

7.
正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有一种"重人本,轻文本"的现象。不同的老师可以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也有不同的理解,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文本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教师应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邵秀芹 《现代教育科学》2009,(6):124-124,F0003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走出重多媒体运用、轻文本教学,重知能提高、轻精神培育,重思想教育、轻语文基础,重理性解析、轻涵泳吟诵,重积累识记、轻能力方法等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都普遍存在着忽视“双基”、淡化文本、漠视学科特点和脱离学生实际而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活动、形式上的探究合作。其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设计定位上重理性质疑、重研究意识、重创新精神、重活动能力、重合作精神、重媒体演示、重跨学科联系,而普遍轻文本解读、轻深掘教材、轻基础知识、轻基本能力、轻情感体悟、轻严谨扎实、轻凝神思考、轻独立操作。在课程实施(课堂活动)中呈现弱化基础、孤立文本、虚假自主、随意探究、无效合作、盲目综合、放纵个性、无度开放、曲解对话等(参阅戴正兴《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语文教学》)。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偏失乃至错乱,把过程当结果去运作,把形式当本质去追求,从而使得语文课面目全非、自我迷失,使得表面的探究、合作、综合及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语文课堂像做作的活动课,又若蹩脚的生活剧。这样的课堂有多少“含金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积淀、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情趣的培养等又能有多大的作用,我一直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当代社会崇尚自由、个性、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需求;二是针对新课改以来出现的"泛人文""轻文本"语文教学倾向的一种反拨;三相关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由于语文教育面临较复杂的教学要素和情境,"文本的教学解读"比"文本的常态解读"更复杂,应立足于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防止文本误读、片面解读、阐释循环、过分深度解读、无边界解读、无方向解读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但有些课堂生成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轻文本的主题价值,游离于教学主题;重学生的主体性,轻教师的主导性,游离于课堂角色定位;重自学形式,轻课堂实效,游离于教学价值;重赏识激励,轻科学评价,游离于教学评价本质.只有科学地矫正这些游离现象,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求实求新的生成,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在解读文本时,从预设的既定理念出发,重技巧翻新、重观念移植,却远离语文教育、教学本体,导致语文教育、教学在人文性、工具性方面遭遇双重失败.文本细读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方式,并从寻找文本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正>曾经观摩过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一课。这节课上,肖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解读文本入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与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近距离接触,进而发生灵魂的碰撞,感悟到伟人那散发着光辉的美丽的人性。肖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而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重学习方式变革而轻文  相似文献   

15.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由于职业惯性思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疏忽对于教学文本的自主解读,逐渐陷入一些文本解读的误区,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对解读误区的分析,帮助教师重识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7.
全国小语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副主任陆云指出,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虚",表现为"五重五轻":重自主,轻指导;重感悟,轻训练;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此言可谓切中时弊.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确实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给人的感觉,似乎传统的教学、接受性学习就是保守落后的,只有新课改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才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18.
以"轻与重"的观念为指导对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三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行文本细读与批评,重点关注诗歌文本中存在的"轻"与"重"的对比,分单一性、矛盾性、落差性三种不同的"轻与重"的对比角度对具体诗歌文本展开细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中"轻与重"的具体运作方式,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方面,同样在诗歌的形式即诗歌的格律方面,甚至是内容与形式同步与交织的"轻与重"的落差场,展现出《恶之花》中诗歌创作丰富的内容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改实施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但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重课文思想感情的挖掘,轻表达智慧,表现手法的探究,重文章故事情节的再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轻语言运用的习得。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实现"三个转向",从重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转向文本的审美解读;从重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挖深,转向表现手法的探究;从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转向读写技能的习得。  相似文献   

20.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率.形成对文本解读效率影响因素的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文本解读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实施课程的关键所在.影响文本解读的因素有:课程文本自身的特征、课程文本解读中的读者、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交流渠道的畅通程度和课程文本解读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