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中传统“家”文化的封闭性与企业追求开放性的内在冲突,企业治理中“家”文化宗法思想与市场文化平等思想的内在冲突,企业行为中人伦道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冲突,企业经营中的政治依附性与“经济人”的独立性的内在冲突,共同构成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文化冲突,成为转型期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就要促使企业努力克服这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素,实现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上的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教育哲学理念中,“全面发展的人”不仅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宗旨。审美、道德和信仰是促进教育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向度。在审美层面上,让学生按照哲学的“美的规律”来发展,以此实现教育对象最终成为审美艺术的人这个终极目标;在道德层面上,打破传统道德“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是超越传统道德伦理进入“天地境界”的基本路径;在信仰层面上,培育学生追求真理的自由意志,摒弃功利主义的信条,是打造“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家国情怀的国度。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当代中国人必须传承这一传统美德,家国情怀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所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教育可凭借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传统文化经典便是其中之一。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出现了新变化,各册教材都较多地引用我国传统文化经  相似文献   

4.
彝族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人及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把天地作为伦理道德的根本,把伦理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亲族道德、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生活道德、人生不同成长阶段道德等内容较全面的道德规范体系.其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家支等群体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把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结合为一体,强调道德的特殊性.总体上,彝族古代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是以追求道德的人为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可见,道德,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道德传统,是民族特质的体现,又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精神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彝族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人及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把天地作为伦理道德的根本,把伦理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亲族道德、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生活道德、人生不同成长阶段道德等内容较全面的道德规范体系。其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家支等群体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把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结合为一体,强调道德的特殊性。总体上,彝族古代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是以追求道德的人为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朱秋颖 《教书育人》2012,(18):84-85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任何文明都毫不例外的需要从前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库里吸取营养,在对传统进行批判、继承和发展、改造的过程中,人类的精神境界才能不断提升。现代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同样对传统道德存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不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而强调对人的约束,这是一种无人的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道德,大致包括几层含义;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学校道德教育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食品安全问题看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代社会伦理缺失现象,这种缺失反映在功利主义价值观极大地激发了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膨胀,架空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人的道德属性泯灭在滔滔物质利益中;伦理道德的教化和约束功能不断被消解等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可从重新树立理论基点,发展新的人性论;重树传统道德的利义现,扬弃功利主义思潮;宣扬诚信和责任,光大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念;推动传统的美德伦理向制度伦理转变,加强传统道德的约束力等四个方面契合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70):81-82
我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家国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思想的根源。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对这些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精华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所用,将学生培养成为继承传统立足现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道德取向和发展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社会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以传统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在价值取向上同社会化大生产内在要求具有根本适应性,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世人眼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追求道德的卓越,成为德行完美的人.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与灵魂。国内学者郑金洲在《教育通论》一书中,将人们的这一看法明确地概括为“教师即道德家”。然而教师真的应该是一个道德家吗?  相似文献   

13.
杜莉 《科幻画报》2023,(2):271-27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能帮助中国人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路径。研究家国情怀资源,将家国情怀资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能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进而发展家国情怀素养,成为国家未来的高素质接班人。文章首先陈述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家国情怀资源的来源,之后以江苏部分地区的地方史资源为重点,探讨家国情怀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中国以封建父权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下,"家"是中国女性赖以生存的全部空间。她们被封建伦理和传统生活模式束缚其中,失去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等种种权利。多数人一生过着依附他人的生活,仅限于"侍奉翁姑"、"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家庭职能。旧道德伦理体系还严格规定了两性在家庭中地位——"夫御妇,妇事夫",无条件顺从男性被视作天经地义的秩序,也是妇女最高的道德准则。于是在传统中国,标志着亲情的"家",却也是束缚女性自由发展的根本桎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生成的“虚拟熟人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其道德舆论发挥监督功能的机理也与传统熟人社会相类似。虚拟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为道德监督功能提供内生依据,虚拟社会中人的固定性存在为道德监督功能的发展提供外在支撑依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以“虚拟熟人社会”的形式生成丰富的网络道德舆论资源,并通过不断强化道德监督功能的外在监督力度,从而推动道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将传统道德归结为人性人心天理的问题,道德的心性一体化使传统品德心理观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注重自我指向、伦理规范和整体渗透。 1.心理过程注重自我指向 道德关系发生于人我之间,在道德上只为自己思考和行动,考虑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要求他人尽其义务,这使心理过程指向自我。它以性善论为基,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无有不善,这个善心如同人的四肢一样是人所固有的,个人充分认识自己的良心本心,把它们发掘出来,充当生命的脊梁,从而完成道德,成为圣贤。强调个人用自我之力来启导社会,使社会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观上述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个人道德层面,从适应性道德到发展性道德,是"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对弈;在社会道德层面,从强调私德到关注公德,体现差序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转换脉络;在国家道德层面,从忠于国家到任当世界,反映从保守到开放的气质流变。课程中道德思想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层面:跨越以天为本的道德本体,超越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升华传统道德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是非常讲究伦理道德的礼仪之邦。自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所展示的思想文化现象,可以从伦理的视角略见一斑。全面肯定传统道德和全盘否定传统道德构成了冲突的两极。现在看来,我们既要反对以传统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决定论,又要反对一切"重建"的道德虚无主义,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跟世界潮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思想,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  相似文献   

20.
儒学具有对象主体本位的特征,它在对人的类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道德人类学学说,以道德作为人与非人的临界点,用道德去规定人的本体论结构,儒家道德人类学学说的发展经过了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变迁,包含着丰腴的理性内蕴,是现代哲学人类学进一步建构的可转换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