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探讨原语权力话语与译语权力话语之间的权力抗衡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从文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文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本文借助权力话语理论展开对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奥巴马”到“欧巴马”看权力话语对专名翻译的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总统姓名汉译之争为我们了解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用"话语即权力"为中心思想的权力话语理论解构以姓名翻译为代表的专名翻译三原则,为读者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权力话语对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3.
袁一菲 《英语广场》2023,(33):27-30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话语和权力不可分割。而翻译恰是一种语言重构过程,是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手段。林语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作品对实现中华文化输出、推进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权力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文本选择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权力话语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翻译外宣效果的形成,为更好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实际上,文学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间的信息转换,而是一种由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权力话语对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主要有政府机构、社会制度、团体组织等显性权力话语的操控和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习俗、宗教信仰、美学思想、价值观念等隐性权力话语的操控.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学翻译活动社会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力"理论是福柯的核心思想,话语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位一体: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权力思想与西方的翻译霸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霸权是"话语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实践形式,话语权力则是翻译霸权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本质。在翻译领域,"话语权力"理论启示我们: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看待翻译问题;要警惕外文内译过程中的价值观冲击;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也是在权力网络多元操控下对译入语的文化建构。以权力话语理论为视角,分析了翻译活动中的权力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活动的文化建构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福柯认为人文科学是权力和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人文科学中的翻译研究也不例外,也受着一定时期权力话语的控制,因为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来说,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总是受这一时期的权力话语的影响的。本文以《骆驼祥子》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来阐述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时是如何在当时权力话语的影响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以揭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日益关联,如何在翻译中体现女性话语成为女性主义翻译和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权力和话语的关系,强调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凸显女性话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目前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基于权力话语理论,提出文化的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并且译者主体的能动性必然受制于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10.
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全过程——从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因此必须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才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的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强调顺应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多采用归化策略。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公示语而言,归化翻译策略抹杀了源语文化的话语权。文章以杭州特色通名“直街”为例,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直街”一词的中文释义、来源出处以及历史文化内涵,探讨目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恰当的英译方法,这有助于传播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是决定语篇特征的三个最重要的情景因素,制约着从源语到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语篇对等的实现。将语篇的情景制约引入翻译教学,开启了翻译教学的新视野,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操作,有效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衔接是构成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翻译时,整体把握好语篇,注意两种语言之间衔接手段的转换,才能忠实再现原文,实现翻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围绕网络间谍事件,对翻译互文话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揭示意识形态对译者行为的操控手段.研究发现:源文中具体确切的翻译互文来源和直接话语所占比例较高;译文中含而不露的来源、间接话语和蜕变的直接话语所占比例较高.新闻翻译是两种意识形态交互与抗衡的过程.译者通过有选择性地转述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来为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服务,运用话语实践介入社会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篇章语言学(或言篇章分析、语篇分析)不仅可以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主要供体,而且也应成为翻译教学的一个主要供体,加强对师生的篇章意识的培养,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加强篇章对比分析,对于我国的译学构建和切实提高我国的翻译教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借鉴Lefevere的操纵理论,将辜氏译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分析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因素对他的操纵,解读他为实现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大胆改写的行为,以期证明身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受三要素操纵的同时,也改写、操纵原文,使其与他所处的社会和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由于符合英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及诗学,辜氏译本有效地宣扬了中华文明,为中国在当时丧权辱国的情况下,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围绕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这一教学目的,翻译课应该把树立学生的语篇翻译观作为中心任务,让学生懂得翻译是正确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然后用译入语的恰当的表达形式忠实通顺的传达给读者.本文拟从语篇的角度,探讨了语篇翻译教学中翻译的基本技巧、英汉语篇对比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语篇层次上的语际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翻译研究开始向语篇层次拓展。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存在着差异,整个语篇翻译过程中,衔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从翻译的过程来研究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衔接是正确理解原的关键,是传达原信息的有效手段,在校改的过程中,同样少不了对衔接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