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运动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晔武 《情报科学》2005,23(2):171-174
本文在把隐性知识细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显性知识及两类隐性知识的内涵,提出了三类知识间相互转化的九种知识创新的模式和知识创新的三重知识螺旋模型,最后研究了知识创新的空间“场”。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峰 《现代情报》2004,24(10):36-37
本文探讨了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性。讨论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存在的各种障碍.提出了有助于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李长玲 《情报科学》2004,22(3):279-281,326
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图书馆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同样也必须加强其内外部的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本文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一楠 《情报杂志》2007,26(8):60-62,59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化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从隐性知识的内涵、测量与获取、传播与转化等方面对国内外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隐性知识内部转化的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巍 《情报杂志》2006,25(7):68-70
在把隐性知识细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隐性知识(自我超越的隐性知识和物化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的转化进程,并构建了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模型的运动机理图,进而将知识创新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隐性知识体系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进程。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显性知识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知识的吸收及再创造。在深入分析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的维度层次,建立隐性知识层次间相互转化图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型,最后利用维度层次及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松涛 《现代情报》2009,29(4):39-41
本文在解析隐性知识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组织存储的基本策略;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措施,重点从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信任机制,建立促进隐性知识流动、转化、创新、共享的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任何组织的知识实际上由四类知识构成,除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还存在模式知识和关系知识。以各类知识的流动和相互转化为基础,知识创新的过程可以分为生成、转换和集成三种路径及多种具体途径。对这些创新路径及其特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企业合理选择知识创新的具体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知识分类、隐性知识传递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将促进有益于工作人员和学生发展的隐性知识共享、传递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玉海  陈娟 《情报科学》2004,22(8):941-943,954
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隐性知识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内容的分析,界定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并提出从激励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习管理和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管理企业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企业高管团队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设计思路,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补偿策略,调整团队成员利益,使团队成员能预期到知识共享的正面效应,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知识"包括可以直接编码的显性知识和抽象的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的价值必须通过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并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知识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过程核心在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基于知识创新过程,分析高校三大课堂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转化形式。针对三大课堂中阻碍知识创新的诸多因素,提出变革与优化的具体措施。其核心目标是推动三大课堂中各种主体之间的知识分享与交流,从而推动知识创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知识转化灰箱模型与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认知学理论,对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假隐性知识”、“假显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转化过程的灰箱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连娟 《情报科学》2006,24(4):636-640
显性知识仅代表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大部。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知识分类研究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阐释、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创新、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转移、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知识积累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转化过程。本文通过不同类型隐性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贡献分析。认为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隐性知识利用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伟  卫民堂  王琳 《情报杂志》2005,24(4):98-99,102
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进一步分类,提出了两主体间伪隐性知识转移的语言调制模型以及两主体间真隐性知识转移的联结学习模型。讨论了两种模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以及原理,并针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提出了两个维度的观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企业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剑琳  屠航 《现代情报》2005,25(9):190-192
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探讨了企业显性与隐性知识管理的有关模式,分析了隐性知识的各种流动与转化形式。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