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患所引起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指脑卒中,卒中又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脑栓塞(embolism),后二者统称为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本文重点介绍急性脑梗塞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进展等相关内容。 1 缺血后脑组织的生化改变 脑细胞对缺氧异常敏感,其能源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因此血流中氧与葡萄糖的不断供应,是维持神经组织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 ,病残率高 ,因此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 ,探讨的热点。目前研究集中在两类药物上 :一类神经保护剂 ,其作用为 :(1)缓解缺血进展过程 ;(2 )防止再灌注损伤 ;(3)促进神经恢复 ;另一类诱导缺血再灌注药物。而缺血区再灌注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中 ,立即应用全身或局部的溶栓治疗 ,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是恢复脑血流 ,挽救缺血组织的最佳方案。效果评定包括对疗效的评定和副作用的耐受能力的评定。按 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会评定标准执行 ,分为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工作者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进行概述,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溶栓药的用法、治疗时窗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关系的研究综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GRE-T2*进行微出血检测,明确微出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有利于阐明微出血的发生机制,并且探讨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及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绝大部分Ⅲ。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危害极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临床上常用于感染性休克及内脏平滑肌 ,绞痛的治疗。随着对严重烧伤MSOF的研究的深入 ,脓毒症与MSOF发生的内在联系已被肯定 ,而休克所致肠粘膜缺血性损伤是导致脓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莨菪碱通过改善肠道血供 ,减少脓毒症的发生 ,对MSOF的早期防治作用逐渐受到重视。1 MSOF的发生与脓毒症的关系脓毒症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MSOF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机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 (如严重烧伤 )后 ,激发了体内的炎症细胞 ,合成和释放一系列的炎性介质 ,从而导致强烈的全身炎症反…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脑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在无数夺走人类生命的杀手中,脑血管病(脑卒中)成为了我国居民的首位致死和致残原因,而其中又有约80%为脑梗死。脑梗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点和难点,既往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局限于缺血组织的保护和修复,而对血管学因素(血管狭窄/闭塞)引起的血运异常和灌注障碍等关注严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日本脑卒中死亡率在世界最高,在美国仅次于冠心病、肿瘤,列第三位。在急性脑血管中,闭塞性脑血管病死亡发病率远比脑出血者高。据KUV ZKI,氏统计,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为62%。Gvoch氏等报告683例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占75%,而脑出血占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5%,北京、河北等临床报告,皆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的占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78%,我院1996年,共收住院急性脑血病93例(其中不足14小时者未列入统计),93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症,其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尚未找到一种确切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的新认识,内科治疗措施也有相应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缺血性脑再灌注治疗 实验表明,脑缺血后90min内再灌注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减轻坏死损伤的程度,而在缺血90min后其梗塞灶大小已与永久性缺血相似。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CAY10500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结合,评估TNFR1在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创新要点:使用CAY10500静脉内注射预处理而阻断TNF-α与TNFR1的结合,并降低血浆TNF-α水平,以观察TNFR1对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载体或CAY10500静脉内预处理麻醉SD大鼠后,再进行2小时体外循环,诱导其发生急性肺损伤,并观察氧指数、肺部炎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其血浆中TNF-α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含量。重要结论:使用CAY10500静脉内注射预处理而阻断TNF-α与TNFR1的结合,只能略微减轻肺部炎症,但不能改善肺部功能,表明TNFR1通路在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炎症细胞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 ,自由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 ,自由基在骨关节病 (osteoarthritis,O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OA患者和模型动物体内氧自由基的含量增加 ,可破坏关节或软骨 ,引起临床症状 ;减低自由基含量 ,可减轻损伤 ,延缓疾病的发展[1] 。自由基是否也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schemicos 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ONFH)的发病过程 ,目前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液中氧自由基的水平 ,并分析了自由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发展中的意…  相似文献   

13.
1 分类 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等,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尼莫地平注射液是天津中央制药厂研制的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于1997年始在我院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起病一个月内的急性期脑梗塞,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本组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烟碱的抗急性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用二甲苯性耳廓水肿法建立小鼠的急性炎症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涂抹的方法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烟碱,观察烟碱的抗急性炎症效果。[结果]腹腔注射烟碱能有效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急性炎症反应,并且在给药后两小时左右达到最大效应,其抗炎效果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相当。[结论]烟碱具有抗急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血管紧张素II(Ang II)引起的左心室重构的主要病理表现。既往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能通过机械传导及其下游途径改善心肌梗死(MI)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纤维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IPUS是否能改善Ang II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进一步阐明其潜在分子机制。创新点:本研究首次发现LIPUS能通过机械敏感蛋白——小窝蛋白1(caveolin-1)减轻Ang II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在体内和体外改善Ang II引起的心肌纤维化。本研究为LIPUS今后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改善患者心肌纤维化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我们用Ang II在体内和体外分别模拟心肌纤维化的动物和细胞模型。在体内,从术前1周到术后4周,每2天用LIPUS照射心前区20分钟;在体外,每隔6小时照射细胞20分钟,一共2次。然后,用超声心动图、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心肌肥大和纤维化水平。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IPUS可通过降低Ang II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体内左室重构和体外心肌纤维化。但其对体外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有限。在机械刺激下,LIPUS能上调caveolin-1的表达。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内体外利用吡唑吡嘧啶2(pp2)预先抑制caveolin-1的活性后,LIPUS下调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被明显逆转。以上结果表明,LIPUS可以通过caveolin-1依赖的途径减轻炎症,从而改善Ang II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并为这一新型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现已公认为溶栓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重要方法,而治疗的最佳时机(时间窗)是在发病6小时以内。由于超选择动脉溶栓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并且需要较高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因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常规进行还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前瞻性观察了在时间窗内大、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AICVD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416例脑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分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411例作为对照,观察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升高的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果糖胺升高和果糖胺、空腹血糖均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血性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和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升高以出血性卒中多见。  相似文献   

19.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