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过样一件事。针对班级中不交作业、迟到、不做值日等问题,学生们自己提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妙招”:没写完作业的早上来时在走廊里扒在墙上写;迟到的罚站一天,就再也不会迟到了;不做值日的罚做一个周或一个月等等。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没有人对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案例一声轻轻的询问我们班的班纪班规中,有一条是针对学生迟到的问题而定的:凡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一学期下来,我翻看了班级日志,发现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不迟到的同学依然不迟到,而迟到的同学依然经常迟到。看来,这样的惩罚效果不佳。是处罚轻了吗?要不罚值日一个礼拜!还是方式不当呢?那就换种方式,比如罚站。第一次站座位上,第二次站教室后面,第三次站教室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中“精神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希望引起老师们的警惕:变相体罚学生。例如,对不做作业或作业做错的同学,罚抄几十遍上百遍。本人邻居一小男孩,刚上小学三年级,其家长经常向我诉苦。小男孩从放学开始就做作业,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生字生词抄几十遍,甚至数学试卷上加法题目做错的也要抄上十遍二十遍。再如对上课迟到或做小动作的,罚站教室门口几小时,甚至一个整天,处罚稍轻的也要罚跑操场几圈;对不做值日工作或故意污损教室或其他公共场地的,罚扫一个星期甚至个把学期。有许多老师还让犯错误的同学在全班全校面前公开检讨等等,严重地伤…  相似文献   

4.
一次放学后,值日生小杰气愤地告诉我,小丽和小武放学后没做值日就回家了,就剩他一个留下来。我一听也很生气,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缺乏合作,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不强,必须严肃处理,不仅要在全班点名批评,还要罚做一周值日。但我转念一想,简单的"罚"能让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往往过不了多久就又有废纸出现,而且很少有学生主动将其捡起来。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我要么命令个别学生将其捡起来,要么罚扔废纸的学生做几天值日,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再看见废纸,干脆自己捡起来,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可是,这样做仍然没有什么改观。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这时我想起了林格伦的一句名言:"如果学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罚才能解决问题,罚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方法’。使我联想到某些学校最盛行的管理手段不就是一个‘罚’字吗?在学校,学生迟到了、早退了罚;请事假、病假罚;旷课、违纪罚;考试不及格罚;未按时完成作业罚……时下‘罚’就象空气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往往过不了多久就又有废纸出现。而且很少有学生主动将其捡起来。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我要么命令个别学生将其捡起来,要么罚扔废纸的学生做几天值日,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再看见废纸,干脆自己捡起来,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可是,这样做仍然没有什么改观。  相似文献   

8.
在我班,有一个同学经常迟到,致使我班出勤率总是低于别的班级。针对这种情况,我将那个同学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讲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讲了由于他一个人迟到给集体造成的危害。那个同学听后立即向我保证,今后再也不迟到了。我心里非常高兴,暗暗地为我的教育成功而感到欣喜。可过了几天,班长告诉我那个同学只是在我值日时不迟到,而在其他老师值日时照样迟到。我这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中国教育报》"新闻聚焦"栏目看到北京某中学一位张老师写给编辑部的信,在信中他讲到班上的一位女生因为抄数学作业欺骗了他,于是火冒三丈,当场宣布,以后每天中午这名女生必须到办公室来写数学作业,并且罚她做一周的值日。不  相似文献   

10.
我班有一个学生过去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时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打瞌睡,尽管多次家访,甚至对他进行过严厉的批评,但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自己思想上也很纳闷.后来我反复学习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调查,思想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这个学生之所以经常迟到、旷课,是因为他觉得“毕业后反正是抓锄头,有力气就行,不需要什么文化,学不学都一样”,因而无心向学.于是,我针对他父亲出身贫苦的特点,首先从阶级教育入手,布置学生写家史、讲家史.  相似文献   

11.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惩罚了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要实现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过渡,"只能惩罚,不能体罚"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强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从小到大,他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橘子每次都要妈妈剥好.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强明根本不动手,要不是指挥对方做,要不就是自己干脆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老师惊愕!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之友》2013,(Z2):41-44
案例罚站?罚了我自己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爱迟到,差不多上课了才想起要去厕所,然后慢慢地走出去,再慢慢地回到教室。他们进来时要不就是东望西望,要不就对着几个平时很友好的同学憨笑……几次下来,找他们聊天,做思想工作,并扬言再这样就处罚,结果他们仍然我行我素。照说,这几个学生成绩也不差,有一两个成绩能达九十分以上,  相似文献   

15.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从教十余年来,我发觉迟到现象从来就没有杜绝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为了杜绝迟到现象,采取扣班级考核分和罚站、罚打扫卫生相结合的办法处理迟到的学生,结果不仅没有杜绝迟到现象,反而因为扣班级考核分,恶化了师生关系,甚至有部分学生害怕迟到了受处罚,干脆逃学.后来,这项措施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似文献   

18.
《湖北教育》2010,(1):50-50
近日,重庆市铁路中学某班兼职教心理学的贺小燕老师因故迟到了。根据此前她与学生的约定,谁迟到或谁的作业没有交,就要接受处罚:男生做50个俯卧撑,女生做50个下蹲。为表守信,她自罚100个下蹲,并当场晕倒。  相似文献   

19.
每天放晚学后的卫生值日一直令我头疼。第二天的黑板上常会出现"×××逃跑","××没值日"。针对这种情况,从罚值两天到罚值一星期,可效果仍不大。这学期开学伊始,我灵机一动,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值日表。让人惊喜的是,我班的卫生一下子"脱贫致富"了。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孩子经常性迟到的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这些学生的家长本身不觉得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仅仅迟到而已,又不是不到。而这些孩子的迟到原因不外乎就是:昨晚作业做晚了早上起不来、闹钟坏了、没调闹钟、吃早餐慢了……这些原因本身就是家长没重视,全是纵容,所以这些孩子也就不把迟到当一回事。倩倩最近常迟到。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有吃夜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