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讨论Γ—环M上的矩阵Γ_(n,m)—环M_(m.n)的F—正则性。得出Γ_(n.m)—环M_(m.n)的理想Q为F—正则理想的充要条件是在Γ—环M中存在F—正则理想P使得Q=P_(m,n)。  相似文献   

2.
n—理想矩阵     
本文研究了一类重要的矩阵,即n—理想矩阵,并得出了一系列优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将Lie代数的次不变理论推广到n—Lie代数,并讨论了n—Lie代数的次不变子代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混合密度泛函BP86理论下,用LANL2DZ基函数对Aun(n=17—19)构型进行优化、电荷分布和分子静电势进行计算.结果表明:NPA和MK电荷能够很好的重现静电势的分布;Aun(n=17—19)电势分布的特点是最大正电势出现在五配位的金原子周围,最大负电势值出现六配位的金原子周围,它们组成了化学反应中最可能的活性点.  相似文献   

5.
给出复n维射影空间Pn的最小CW—复形伦型。  相似文献   

6.
高明生 《高中生》2009,(11):30-31
例1 设Sn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相似文献   

7.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平面上三三不共线的n(n≥ 3 )个点 ,可确定多少条n边闭折线 ?记条数为T(n) ,认为 :至少有一条边不同的两条 ,算做是不同的 ,那么要求的是T(n)的一个解析式或计算程序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基于这样一个假定 :因为对于三三不共线的n点中的每一点 ,从连接(或从n阶完全图的C2 n 边中抹去C2 n-n条边 )这个意义上看 ,是完全一样的 ,因而 ,对这n点中无论怎样分布 ,T(n)总是一样的 .我们通过构图、观察和归纳 ,获得了如下资料 :T( 3 ) =1 ,T( 4 ) =3 ,T( 5 ) =1 2 ,T( 6)≥ 5 4,T( 7)≥ 2 76 T(n)大小与n点分布无关这个…  相似文献   

8.
本给出了平衡完全二部图Kn,n存在P5-因子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n=0(mod40).  相似文献   

9.
定义 1的n次方根称为几次单位根.令ω=e^2πi/n,则1的n次单位根可以表示为1,ω,ω^2,…,ω^n-1.  相似文献   

10.
记A1=ba,A2=aba,A3baba,…, An=aba… bab…a,n=2k, (k=1,2,3…) ,n=2k+1, B1=ab,B2=bab,B3=abab,…,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大团圆”结局模式。对此现象,人们一般都持眨斥态度。同样。小说《歧路灯》的“大团圆”结局也遭到大多数论者的否定。然而从李绿园的文学观、创作目的、生平际遇以及小说的行文逻辑等方面来看,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并苦心经营的,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4.
读者,既包括客观存在的读者,又包括主观想象的读者,前者的存在不依赖于后者,而后者的形成则以前者为基础。当作者发现文章的既定读者对写作有帮助时可以时时想着读者,但当作者发现读者难以应付时可以把自己当成读者,以便暂时摆脱束缚,及时捕捉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都富于鲜明的个性 ,可以由说话看出人来。林黛玉语言的个性化尤为突出。她有一张“促狭嘴”,善用“春秋”法子 ,把市俗语言进行艺术加工 ,能够“撮其要”、“删其繁”,又进一步“润色”和“比方”,使其语言更加凝练 ,更加形象 ,更加含蓄 ,因而更富于艺术性。小说作者通过薛宝钗之口 ,揭示出了林黛玉这种个性化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秀选"时代与大学的知识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当今的中国大学,也陷入“秀选”的困境,其结果是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迎合公众口味的“平庸化”,于是,大学不再通过其知识启蒙和真理指引成为社会文明的灯塔和精神平衡器,知识服从于实用目的,因此,需要呼唤并重建大学的知识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步德茂以刑科题本中相关命案史料为切入点,以财产权冲突为研究主线,再现了18世纪中国社会和经济变迁的过程。同时,他在史论关系的处理上,既不偏颇,也没有简单的线性对应,而是在“以论带史”和“论从史出”之间的共生关系中描绘了历史变迁的宏观全貌和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20.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之一,其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百余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君子"思想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君子"词义的梳理,探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所具有的标准,进一步把握<论语>中"君子之道"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脚于君子在价值追求层面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