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新特征,分析当前各种信息伦理的失范现象,并就如何构建网络行为下的信息伦理提.出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传播内容泛滥、信息侵权、网络霸权、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网络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是赛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研究领域,与网络环境类似也出现了许多失范的信息行为。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失范信息行为的发生,使数字图书馆能够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对策解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彭前卫 《图书馆论坛》2006,26(4):8-11,7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一系列信息伦理问题的产生,主要缘于虚拟网络环境易导致档案信息行为失范、档案部门应对网络环境准备不足、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立法不健全。解决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伦理问题,应结合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增强档案信息伦理意识,完善伦理决策机制、规范档案信息伦理行为,加强信息立法、正确引导档案信息合法行为,加强网络监控技术攻关、预防不道德档案信息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内涵和特点,讨论了“失范”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尝试从多个视角给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伦理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息伦理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信息伦理的概念、成因、内容结构、特征、理论体系和网络伦理及信息伦理失范对策等相关研究予以归纳,并认为应加强社会影响、合作、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新的伦理学体系,这是一种构建在传统的伦理学基础上并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所创新的网络信息伦理学体系。网络信息伦理在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网络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网络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网络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从网络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被互联网全面激活.随着网民话语权的逐渐开放,因体育赛场冲突事件所引发的编造、传播和助长虚假信息的网络伦理失范情况频发.规范网络伦理已成为营造健康网络空间和修复和谐网络生态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网络伦理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分析2017年辽宁女排赛后球员"冲突"事件,思考总结了其中所体现出的网络伦理失范之处,以期提出一些有助于今后规范网络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伦理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且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新兴交叉科学,其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在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并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带给人类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伦理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新特征,分析了当前各种信息伦理的失范现象。并就如何构建网络行为下的信息伦理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当下网络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传播途径,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反转造成了伦理失范现象产生,主要表现为利益与道德、隐私与权利、盲从与理性等伦理冲突问题.对这些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由于技术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诱发这些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伦理失范现象,可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把握以及后果应对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12.
孙金生  李娟 《新闻爱好者》2011,(20):104-105
本文列举了信息时代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失范行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行为主体有关因特网伦理的不合理认知,用当代西方的德育理论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金凤  孙瑛  刘莹 《新闻爱好者》2011,(10):104-105
本文列举了信息时代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失范行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行为主体有关因特网伦理的不合理认知,用当代西方的德育理论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析网络信息活动失范的根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网络信息活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①当代世界的道德危机;②网络空间的虚拟性;③技术监控的局限性;④网络信息政策和法律不健全;⑤多种媒体的信息轰炸.  相似文献   

15.
衡中青  张红 《图书馆论坛》2005,25(4):29-30,90
讨论了网络社会伦理失范的表现及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天下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四个方面来构建网络社会伦理规范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战是信息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配合国家其他活动开展的活动。国家网络信息活动不可能遵守和平共处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信息伦理包括馆员信息伦理和用户信息伦理两个部分.本文从用户信息伦理的视角为出发点,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存在的一些伦理失范现象,指出了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目标,并就此提出了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信息伦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道德失范的表现,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伦理道德调控的必要性,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伦理道德调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生态视角下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岩  马捷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56-66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伦理作为社会网络信息活动中产生的新型伦理,其规约模型的构建较为清晰地描述如何规约信息人、信息技术、社会网络环境,从而为处理社会网络伦理缺失行为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明确网络伦理的主体关系和研究范畴,基于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阐释社会网络伦理的概念内涵。在对社会网络伦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伦理缺失行为的主体根源即信息人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伦理为理论切入点,构建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阐释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与该事件监管思想的契合度,最后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结果/结论]建构社会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框架,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对于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