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我国借鉴日本近几年水稻栽培研究成果而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对传统水稻栽培方法的一项重大改革。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优点(一)旱育稀植技术能够避免寒冷空气对水稻秧苗的危害,能够适当提早育秧时间,延长水稻的生育期,而且容易培育壮秧。(二)水稻旱育稀植能节省劳动力和资金,用水量少,用种量少。一般每亩稻田育秧用种为2kg。同时起秧苗移栽等方法简便、省工。(三)旱育稀植能使水稻移植后成活率高、返青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王惠生水稻旱育稀植,是黑龙江省从日本引进的集约栽培技术。其增产机理是利用晚熟高产品种,在塑料大棚中早育秧,争取有效积温,再通过稀植,增加有效分蘖,夺取高产.在地力相同的情况下.比直播水稻亩增产35—40%,是一项适应性广、操作简便、经...  相似文献   

3.
杨枫  戴仕宝 《滁州学院学报》2002,4(2):94-95,103
水稻是滁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从92年起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作为“九五”期间我市 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实施。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本的特点,可以省劳力、种子和水资源,特别对 水资源欠缺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针对滁州市推广旱育稀植技术情况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百个吃大米饭的人,可能有九十九个不知道徐一戎,但一百个种水稻的,保准九十九个认识徐一戎。”拥有如此大名的徐一戎,从事寒地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卓有建树,被称为“北大荒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4,(6):62-62
该项目1992年安排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点332亩(22hm^2),2000年推广到431万亩(29×10^5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8。5%,已成为贵州省水稻生产的主体栽培技术。9年累计推广面积1844.万亩(1。2x104hm^2),平均亩(667m^2)产539kg比对照组增产11.35%,增加总产量10.13亿kg,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1992年安排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点332亩(22hm2),2000年推广到431万亩(2.9×105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8.5%,已成为贵州省水稻生产的主体栽培技术。9年累计推广面积1844万亩(1.2×104hm2),平均亩(667m2)产539kg比对照组增产11.  相似文献   

7.
陈萌良同志,是广西岑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他于1990年参加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联合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分院兴办的首期“南方优化耕作栽培训技术”高研班(以下简称“高研班”)学习.该期高研究班以建设吨粮田为主题,学习、研讨了高产高效优化耕作栽培新技术,介绍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耕作栽培技术革新的新信息、新动态、新成果以及水稻、小麦的新品种.例如:学习了“光敏核不育两系杂交稻”及其高产栽培新技术,研讨、交流了水稻小苗旱育新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新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垄畦栽培、水稻追穗施肥等新技术,深入探讨了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使学员开阔了眼界,更新、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新技术,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主要特点是在旱育稀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旱育苗质量,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选一步稀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分蘖,培育壮杆大穗,以穗重获高产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 1.选用良种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即将入世的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搞好培训才能使那些新颖的农村实用技术为广大农民朋友所掌握、运用,并取得好效果,从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面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应务求“简单些”。  笔者 1994年农大毕业第一次受命到本镇某村进行培训,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将农民集中在大会议室里后,我便从肥床旱育技术的好处到秧池选择的地理位置、光照条件、温湿度要求,再到整地熟化、落谷管理,洋洋洒洒罗列出一二三四、 ABCD、甲乙丙丁等 8大关键 16道工序,自感讲…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其产量和改良其品质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任务。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遗传特性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与水田激光平地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农业大学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精量穴直播的中试应用”、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水稻芽种精量直播机构研制”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的研究”等,研制成功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可较好地适应水稻种植技术要求: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实现了节水栽培和减少倒伏;行距可选、穴距可调;播种量可在每穴2~6粒范围内调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的《粮食、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日本政府日前将直播水稻等10项技术确定为今后4年努力开发的关键性农业生产技术。 除了水稻直播技术外,其他关键技术包括:高质量的小麦稳定栽培技术;无中耕、无培土大豆栽培技术;水果等园艺生产的机械化栽培系统;蔬菜的成套机械化生产系统;花卉的提斗式生产系统;应用受精卵移植、性别鉴定及克隆技术等的畜产技术;饲料生产的机械化技术;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农田综合管理技术;替代溴化烷的新农药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节省农业生产的时间和人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秸秆腐熟剂腐解鲜禾秆还田结合水稻免耕抛秧试验得出 :二项技术综合应用不但能使水稻增产增收 ,而且为稻秆还田和增肥改土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有机肥和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调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稻作文化,包含了对水稻的起源、流变及水稻本身和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还涵盖了由于水稻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和生产习俗。湖州地处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腹地,亚热带湿润性的季风气候及水域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种植水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湖州地区这渐形成了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稻作文化习俗和生活民俗。  相似文献   

15.
<正>【素材呈现】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几十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队伍接连攻破难题,  相似文献   

16.
何元强 《广西教育》2013,(23):33-34,38
从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探索水稻生产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提出以水稻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水稻生产环节为学习情境,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专业 1 高营养黑粒小麦76及其应用 2 抗水稻白叶枯病优异新基因Xa-23的发掘和分子定位 3 离子束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林水产省计划与民间企业合作开发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新稻种,以向糖尿病患者提供能够治病的食物。 新科研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把促进分泌胰岛素的激素 DNA(脱氧核糖核酸)植入水稻的细胞中去,从而使人们在食用这种水稻后,体内的胰岛素逐渐增加,并达到抑制血糖值升高的作用。 据报道,有多家日本知名企业和机构将参与这项研究,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将就控制血糖值的激素进行分子设计,日本造纸公司将提供转基因技术,农林水产省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将负责制作让这种激素集中在稻谷食用部分的基因——启动基因。 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转座子的基本结构和转座子标签技术分离基因的基本原理、方法;并就转座子标签技术的研究新进展,转座子标签技术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8,(8):77-77
据2007年1月18日《新民晚报》消息,2007年上海科学技术获奖名册上,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举摘得两项最高奖: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持的“水稻基因资源创新和分子育种技术”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水稻耐盐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一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