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从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新闻不论长短,只要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有了新闻眼,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因为有了新闻眼,新闻才变得耐看耐听;也因为有了新闻眼,好新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长河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从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新闻不论长短,只要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有了新闻眼,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因为有了新闻眼,新闻才变得耐看耐听,也因为有了新闻眼,好新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长河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梅兆卿 《新闻世界》2010,(7):113-114
对传播者来讲,出镜记者是新闻"眼";对受众来讲,出镜记者是"我在现场"的一只眼。出镜记者要能够对自身情感作适度的把握,要有新闻现场驾御能力和判断力,要能处理好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要有自信、激情,同时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5.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6.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沈全梅 《新闻记者》2002,(11):53-54
用取景器采访新闻要比用笔辛苦得多,无法偷懒,不到现场不行。逢着火,火场要进;遇打架,拳头临头;要抨击周围不文明的事,没法不露取景器,而这就往往成了目标,增加了不少难度。更何况即使到了现场也不一定能抓取到理想的画面。因为新闻晚报的《老白新闻》是即时发生的新闻图片报道 ,事件突发 ,不能摆布 ,即时抓取 ,每天一个。这就要求摄影记者白华阶必须天天用取景器去观察、去捕捉、去表达,用取景器去解释周围发生的某一件可以成为新闻的事。这就逼得白华阶学会“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就是说要从身边的一件件极平凡的事中揭示事物…  相似文献   

8.
《新民晚报》原总编辑束纫秋是新闻界一位老将 ,今年已83岁高龄的他仍然笔耕不辍。最近 ,他的言论集《做晚报的一只眼睛》出版。本书选收了束纫秋(笔名言微)在1982~1987年间撰写的300余篇评论。内容主要依据当时一些社会新闻和社会观念进行杂文式评议。各篇文字不多 ,大事小谈 ,小事大谈 ,具有通俗活泼的晚报风格和蕴味。《做晚报的一只眼睛》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每册定价22元。愿做晚报的一只眼睛——束纫秋评论结集出版@叶义辉  相似文献   

9.
谭炳燕 《新闻窗》2010,(2):54-54
新闻眼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一个形象比喻,记者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一件别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的事件.记者却要善于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写成稿子。  相似文献   

10.
梁衡 《传媒》2000,(11):13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新闻眼就是新闻要素,和这新闻要素所组成的主题思想.再细一点划分,诸新闻要素组成眼眶、眼眉、眼珠,主题思想是眼神. 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或者虽有眼睛却眼磊无神、少神.  相似文献   

11.
学术理论刊物编辑要有新闻眼,这是体现编辑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眼对于编辑的意义在于在选题上更主动,有利于学术理论创新。在当前文章呈规模化产出且良莠不齐的情形下,编辑靠什么去发现和挖掘有思想水准的好文章,新闻眼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3.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4.
李振 《青年记者》2007,(22):83-84
2007年7月26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1860新闻眼》联合全国19家媒体在南京结成了"情感新闻联盟"。这次结盟是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剧烈的新闻竞争中,为了开拓自身发展空间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叶新 《新闻窗》2008,(5):76-77
著名摄影大师阿特·舍曾经说:如果一个摄影记者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他拍得不够多。笔者以为,阿特说的不够多,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勤奋,不敬业,而更多是指记者拍摄时缺乏想法和激情,作品缺乏情感。相机只有一只眼睛——镜头,它能记录可见世界的一角。摄影者有第二只眼睛,它能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褚万宗 《青年记者》2002,(11):16-16
新闻,据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指被人当作谈资的新奇事情。《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相似文献   

18.
“每天,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些杰出的人们就醒来,用三只眼睛而不是两只眼睛观察世界。他们就是世界上的新闻摄影记者,有男的,也有女的,书写着地球上人类的视觉传记。”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主席斯瓦特的这段话,常常是他谈话和讲演的中心。这位在世界新闻摄影界受到尊敬的老人,只要同他相处五分钟,就可以发现他是一位既稳重、又直率,既开朗、又诙谐的人。今年3月间,斯瓦特在同上海新闻摄影工作者相会时,曾幽默地指着自己的额角中间说:“我这里长着第三只眼睛,你们也都有三只眼睛”。新闻眼+照像机一个人的脸上长了三只眼睛,岂不成了怪物?可是斯瓦特并不是开玩笑,他确实认为新闻摄影记者有第三只眼睛。我们也都能理解,他指的是新闻记者的新闻眼。而对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眼,可是在今年临沂市两会上的一则中新闻采访中,笔者突然想到,记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能够捕捉到新闻的"新闻耳".只有具有了"新闻眼"、"新闻耳",才能抓住新闻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20.
周云龙 《视听界》2002,(4):90-90
新闻界的前辈说,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即使睡觉时,也得睁着一只眼。其实,这仅仅是对记者的一种“时效”要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作为记者,要全面驾驭新闻事实,准确选择报道角度,还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