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陈与义(1090—1139),字会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申科。历任府学教授、大学博士。南渡后,累官中书舍人、知湖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参知政事.他生平致力于诗,所作甚多,约六百余首,是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其词则仅有《无住词》十八首,不及其诗的二十分之一。这些词绝大部分都是在他晚年奉词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会时所作,数量虽然不多,但“亦有一定的质量”(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P49),这里试从它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并以此就…  相似文献   

2.
<正>《书博鸡者事》的作者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避兵乱,居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之青邱,故又号青邱子。明朝洪武初年诏修《元史》,高启被荐入都,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以后又命他教授诸王。洪武三年(1370)擢户部右侍郎,高启辞而不就,乃赐金放还。以教授生徒为业,与苏州知府魏观友好。魏观因改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的十位女诗(词)人班予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固的祖姑,有《自悼赋》等作品传世。蔡琰字文姬,汉末陈留(今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著五言《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左芬西晋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左思*之妹。今传有《啄木鸟》等词。...  相似文献   

4.
重读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王安石是一个词人;王安石是一个散文家;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个怪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其父王益为祥符八年(1004年)进士,一生只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但他却“自任以世之重也”。王安石也说:“盖先君所存,尝欲大润泽于天下,一物枯槁,以为身羞”。乃父乃子,自视与云平,由于王益在故乡临川“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君子安贫乐道?不务正业?出生平贱?)所以当他游宦四方时都是奉亲携眷而行,因此王安石在出道之前就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十三岁那年…  相似文献   

5.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6.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论《竹山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南宋词坛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竹山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南宋词坛上的地位朱鸿《竹山词》的作者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江苏阳羡(今宜兴)人。在宋未,他即与刘辰翁等“以词鸣一时”,①后人又将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季四大词家。蒋捷是一位个性刚直、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词人。对于他的...  相似文献   

8.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相似文献   

9.
咏物词,早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如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牛峤《望江南》、毛文锡《赞成功》、《接贤宾》、李煜《一斛珠》、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等。所咏之物题材广泛,涉及泪、燕、海棠、鸳鸯、舞马、牡丹、柳。咏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其中有宫体咏物之作,如温庭筠《菩萨蛮》、牛峤《望江南》则属心绪有所感发而借物抒怀;  相似文献   

10.
王沂孙是宋元之际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宋亡后与周密、张炎同结词社。沂孙之词长于咏物,后世词家多称其词有君国之忧,兴亡之感。大抵沂孙生当南宋之末,亲睹亡国,不能无感。清周济说:“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①作者咏物词辞情过于哀苦,缺少愤激之气,但意旨隐晦,索解为难。我在长期教学中,对王沂孙及其词作了资料收集和初步研究,现略述之。关于咏物词,它的发展轨迹是:最早的咏…  相似文献   

11.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12.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13.
陆平 《江苏教育》2009,(7):84-86
《古文观止》十二卷,清吴乘权及其侄大职编。乘权字楚材,大职字调侯,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此书是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启蒙教材,编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天。虽然全书只选了二百二十二篇文章,但却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又不囿于一家一派,相当广泛地选了一些名篇。选文以散文为主.但也收入少量的骈文。编排上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不按文体分类。入选的文章有三四千字的大篇,也有一、二百字的小品,但更多的是千字左右的文章,极便诵读、记忆。文章中用夹注的形式正字音,明字义,再说明某个词、某句话在文章结构、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文后附有总评,提点文章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高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把“敢以烦执事”译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将“敢”理解为表谦敬的副词。这样翻译,显然与上语意缺少连贯,理不通。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敢”字,应当理解为“岂敢”、“哪敢”、“怎敢”。此句可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以为这样译,前后理一贯,谦恭的语气也表达得很好。(见《中学语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  相似文献   

15.
古今字与通假字比较韩伟1古今字是汉语同词先后异字现象。这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孳乳而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它是汉语中的某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产生了不同的书写形式,产生在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在后的称为今字,今字又叫后起字。古字与今字不处在语言发展的同一历史...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1比细菌还小的东西是什么?2世界上哪里的海不产鱼?3为什么暑假一定比寒假长?4小赵买一张奖票,中了一等奖,去领奖却不给,为什么?5青蛙为什么能跳得比树高?6世界上什么东西以近2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载着人奔驰,而不必加油或其它燃料?7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不会说“请进”?8大象的左耳朵像什么?9什么路最窄?10有一样东西,你只能用左手拿它,右手却拿不到,这是什么东西?谜语世界1毫升、吨、伏特(打一电视台简称)2今岁今宵尽(打一历史名词)3东西南北燕分飞(打一字)4中文英文都第一(打一体育赛事)5…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人狂傲有奇气,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此改姓“金”.名“喟”。又因为常常自比为圣人,总有天将降大任的奇思怪想,又改字为“圣叹”。金圣叹生活清贫,然人狂放不羁,性格滑稽,善诙谐,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18.
课间快餐     
佳谜集锦1.导游(打一成语)2.主(打一成语)3.禁止上诉(打一成语)4.供奉双亲(打一法律词)5.颜字去须字(打一法律词)6.一模多一半(打一字)7.一横多一半,图穷匕首见(电一字)8.多一半(打一字)9.一横多一半,老刘要右边(好一字)(答案在本期内找(柏民/浙江休闲换脑筋(l)一个人爱吃零食,体重是6C千克,但他一度体重只有3千克。这是为什么?(2)怎样防止食物因久藏而变坏?(3)小华的爷爷头发全秃了,为什么他还天天到理发店去?(4)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分2个苹果,刚好每人1个。这是为什么?(答案在本期内找…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辽源李墨林同志问:者字用在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或数词之后,是指示代词(或特别指示代词)还是动词?有人说“求人可使报秦者”中的者字在这种倒装句中起煞尾作用兼表提顿,是吗?又,“今”字是名词是还副词?有人说用在动词前边时是马上、即将、就要的意思。到底应该怎么看?  相似文献   

20.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